PDCA循环在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与分析

2019-10-09 04:10许方明林全洪徐耀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

许方明 林全洪 徐耀伟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采用PDCA循环于医疗安全管理后院前急救救治的36 447例患者为观察组,2017年1—12月进行常规医疗安全管理后院前急救救治的32 79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PDCA循环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率、采集心电图率、血糖测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率、采集心电图率、血糖测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送院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管理中,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效果,提高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率、采集心电图率、血糖测量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PDCA;院前急救;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71-02

院前急救的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救护、转院救护两大块紧急救护内容,面对的病人往往遭受急危重症、严重创伤、中毒等危险因素侵害[1]。院前急救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面对病情的复杂性、突如其来的不可预知性、生死一瞬的危重性,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或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迈入新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更科学更高效的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整体院前急救质量,减少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这是管理者面对的新课题[2]。PDCA循环应用于多个行业管理,并在医疗机构管理中获得较大认可,其主要建立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PDCA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环节,并可循环运用[3]。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自2018年1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取得较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12月该中心救治的36 447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将2017年1—12月救治的32 79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质控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所有病例资料输入都由中心医生通过系统终端输入密钥登录后完成,并完整保存于信息数据库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疾病谱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用于医疗安全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

1.2.1 计划阶段  参照《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和中心绩效考核管理细则,回顾既往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分析目前急救科医生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用头脑风暴形式集思广益,列出问题清单,并根据主要问题制定时间计划表进行解决。

1.2.2 实施阶段  分批次对急救医生开展小班化集训,集训内容参照《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ITLS创伤生命支持课程》,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抓源头,治根本,注重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掌握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和急危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流程和原则。同时定期派遣一线医生到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主要科室进行进修。

1.2.3 检查阶段  设立分站长脱产质控制度,救护车待命时分站长对于车辆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出车时由分站长进行随机跟车和远程监控,双管齐下进行日常质控管理,制定统一急救现场督察表和病史评分表进行评分;设立医疗首席值班制度,由高年资医生在指挥中心全程监测急救过程,确保急救反应迅速、处置合理,对于发现问题,予以记录并反馈至科室。

1.2.4 处理阶段  每月定期召开质控会议,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由各职能科室进行沟通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和处理难度,排序放入下一个循环进行解决,保证整体质控效果呈螺旋式上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率、采集心电图率、血糖测量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单元格中的期望计数小于40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院前急救效果在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率、采集心电图率、血糖测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承担全区160多万人口的院前急救、医疗保障等活动,业务量逐年增长,社会群众对于急救的需求已经从简单进转运患者向有更高效、更科学、更规范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行转变。

院前急救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引起医疗纠纷[4]。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持气道开放、及时有效的静脉开通、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参数的变化,都是院前急救中有效救治患者的保证。PDCA循环模式目前在临床的管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认可[5],适合运用到院前急救中去。

PDCA 循环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环节构成,层层递进、却又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每个环节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相互联系性,其目的就是确保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6]。在计划阶段,首先需要分析目前存在于院前急救一线的现状,找出产生医疗安全问题的原因,对于这些原因以小组会、质控总结会共同讨论加以分析、并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以制定好针对性计划和措施;在执行阶段,质控组和科室能够按照计划表来进行规范实施;在检查阶段,严格对照执行结果和计划目标;最后在处理阶段对照产生的问题按照严重程度、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加以分析、总结经验、制定对策,无法解决的可以在下一个循环中再处理,从而保证整体质控效果能螺旋式上升。

该研究发现,通过实施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后,院前急救质量得到提升,观察组院前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率、心电图采集率、血糖测量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通过PDCA循環模式,使得科室管理做到了有的放矢,合理、规范、科学开展针对性质量控制,不仅能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探究,推动绩效水平提升[7],还能强化一线人员的急救能力,真正使得院前急救管理加强,急救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PDCA在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管理中,能起到有效积极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博文,赵德明,李荣杰,等.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临床作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59-61.

[2]  何美娟,许玲玲,马明丹,等.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24-26.

[3]  周艳.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80-83.

[4]  孙翠.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65-266.

[5]  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等.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32(30):3771-3773.

[6]  陈静.急诊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管理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850.

[7]  宋健.PDCA循环在绩效考核指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0):76-77.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