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园园
准确掌握字词短语,是表达的前提。教学中可采用词串整合与句子仿写两种方式学习。
1.词串整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首要的是积累。教材编者也注意这一点,所选文本文质兼美,多有丰富的优美词语,比如四字词语、叠词、名言俗语等。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画的方式,将其圈画出来,接着再引导学生进行串联。这不仅便于学生理清文本主要内容,而且还能借助词语进行复述课文,当然更重要的是借此进行语段专项训练,以便给学生言语训练主动搭建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这一课,属于散文,在描写珍珠泉这一段中,一些词语很有特色。比如“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就像“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品读,从中体会珍珠泉水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结构形式,大致相同,都是“忽……忽……”这一结构,中间为一组反义词。教师可以从其结构出发,引导学生扩词,然后再从描写对象入手描写“秋雨”“冬雪”,等等。
2.句子仿写
除了优美词语外,教材文本中还有不少句子,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或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分析其结构,继而组织他们进行仿写。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这一课。针对“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这一句,既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分析灰椋鸟背上色彩变化的原因,又可以引导他们从中分析修辞运用之妙。其中,万鸟联欢场景,语言生动传神,绘形栩栩如生,绘声如闻其鸣。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品读,从中感知语言精妙;接着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其结构,感知语言表达形式。
文章的好坏,除了语言,很大程度上在于布局。文体不同,谋篇布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像烧菜一样,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就能烧出不同的菜来。对于写作来说,同样的素材,不同的裁剪方式,其效果是不同的。语文教材选编的文本,其目的除了让学生从中进行言语积累,习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从中借鉴表达技巧,其中构段谋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1.理清文本段落结构
对于文本段落结构,除了过渡段,以及总分等常见的段落结构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一些特定词语。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这一课中,针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虽然很多,但读上去却并不感觉杂乱。经过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即便是写景,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比如先写天上的云,再写地上的湖,这是按照 “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这种方式,不仅理清了文本写作顺序,也掌握了表达技巧。
除了段落内部之间的关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开头有三个自然段,先说两棵树,接着说舍不得树,最后点明这是樟树。这种表达,表面上看似乎有点啰唆,实际上,却是在反复强调,在重复中推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构建语境,又能激发读者兴趣,同样也给学生表达提供范本。
2.解析篇章表达技巧
对于文本而言,古人云:“好文章虎头豹尾。”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持续读下去;而好的结尾,能让读者回味无穷。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这一课,开头是“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结尾是“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茉莉”,开头提到母亲修剪茉莉花枝,为下文创设语境,结尾是用“爱如茉莉”进行点题,一咏三叹,引人遐思。这里,教师可以以此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学习首尾呼应的表达技巧。
叶圣陶曾经说过,要凭借教材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纵览小学十二册教材,所涉及的课文除了常规的写人记事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文体,都有所涉及,其布局谋篇也各有特色。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构段特点,积极创设语用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借鉴仿写,为其表达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在于他们语言表达具有特殊性,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特殊的笔法。作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特色进行品析、仿创,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作者进行对话,为其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生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为其作文增添色彩。
1.品析个性语言
很多作家的语言表达都极富个性。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中,其中“萧红体”语言最具特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非常自由,非常率性,这一定切合学生口味,只要给他们平台,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作家茅盾曾经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学习这种语言,特别是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应该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是著名大师季羡林写的。他的语言也有特色,比如“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可以先让学生品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现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语言表达风格,从中感知夹竹桃的生机勃勃,感知夹竹桃对生活的态度。然后进行迁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桃花、梨花,或者柳树等等,以此进行转化,为自己个性表达奠定基础。
2.品析独特笔法
何谓笔法?通俗地说,笔法,就是作者写文章的一种独特表达技巧。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风格,乃至不同区域的作家,都有一种相近的表达风格,甚至这种笔法,能够上升到一种时代精神、一种国家文化、一种民族标志。比如“欧·亨利式”结尾、鲁迅笔法,等等。有人认为,这种笔法,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一般是学不来的。其实不然。比如現在微型小说、幽默故事等等,都可以运用“欧·亨利式”结尾,以期达到一种独特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这种时代、地区特征的名家笔法,相对较少。对于小学生来说,真正让他们学习运用这种名家笔法,也有一定的困难。对此,要引导学生分析借鉴,以便走近作家,了解笔法风格,为其个人风格的形成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则循文明法,写则依法成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兼济而内化。”学习语文,不只是学习相关知识,更多是学习表达技巧,以便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实际,立足言语表达技巧,主动触发言语形式生长点,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让学生长期习之,实现表达天成!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