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独立思考是高中语文课堂扬起的教学之帆

2019-10-09 13:44卢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竞争诗人

卢丹

叔本华认为:“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如同假肢、假牙、人工植皮,而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才是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从独立思考中获得的才属于我们自己。”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围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驰骋在自我思考的世界里;可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潜能。

一、围绕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育,教师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观因素,认为只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可战胜在环境中遭受的压迫。认为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扭转的,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这样一来,教学与科学背道而驰走向形而上的道路。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会在长期单纯的精神麻醉中形成一种唯心方法论,导致其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过分地依赖精神,而忽视客观的外界条件,从而放弃对客观条件的应用。可以说,客观条件有时候比主观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更为巨大。就如同欧文所说:“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环境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内心思维场域,使之不受缚,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情感思想较为开放的语文学科而言是有利的。为什么说提供宽松的环境,就有可能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呢?这主要是相对于蒙田所说的“狭隘的环境,会造成人精神的狭隘”而言的。“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人格的改变程度也越高”,环境越是开放宽松的,学生的独立人格越会显现出来。

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整首诗既细腻,又迸发理性的光芒,而且简单易懂,诗人即便全部用意象来表意,也不妨碍主题“呼之欲出”。但很容易看出主题的文本常常具有一种弊端,就是学生很容易放弃思考而盲目信从。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显而易见,学生几乎“一边倒”,将诗人诗中所表露的观点作为不容置疑的哲理来看待。产生这种现象另一主要原因是学生处在狭隘的课堂空间,其思考视角只有眼前的文本,思维空间被眼前的狭隘空间所限制。因此,要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深入家庭,深入社会,联系客观世界女性的现状和命运深层次领悟诗歌的主题。学生所面对的客观世界的维度是不同的,只有拓展环境,联系实际,他们的思考才更具独立性,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例如,有学生深入社会家庭,看到许多女性主要的角色是全职妈妈,她们没有经济来源,在经济方面主要依附于男性。所以,这些学生认为凌霄花和鸟儿是美的,这是它们的生存方式,它们将自然世界装点得更加美丽,富有生命色彩。

二、围绕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陶行知说,“创造是从问题提出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接下来的思考,有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可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问题的提出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但是,传统教育经常本末倒置,将解决问题作为重点,而问题基本由教师提出,当学生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便意味着教学圆满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没有问题提出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主动寻求理解的意识。这一点是可怕的,很容易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木偶,四肢全部提在教师的手中,而自己并不能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将质疑、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存疑,形成挖掘问题的意识,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能于教师不在场的时候,进行自主学习。

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学生读这首诗,感受到的不仅是诗人对世界满满的祝福,还有那看似乐观词语意象背后的忧郁色彩。因此,这首诗呈现给我们的,应包含着多个情感维度。所以,每个学生对这首诗都存在不同的质疑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将这些质疑点表达出来,这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度。例如有学生提出:“我们都说从‘今天起怎么样,诗人为什么要写‘从明天起,明天这一时间概念到底有什么内涵?”还有学生提出疑问:“诗人愿自己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言外之意,背对的是什么?”还有学生进行提问:“‘愿你和‘我只愿是对立的,也就是说,诗人愿每个人幸福,却没有表示对自己有这样的祝福,这样表达究竟要呈现怎样的情感呢?”等等。当然,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进行直接的解答,而应继续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让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得出自己所认为的见解。如针对“面朝、背对”的问题,有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面朝大海,相应的就背对着生存的世界,这就意味着,诗人所向往的是大海,一个全新的领域,而厌弃、失望的则是背对的生存世界。”经过生疑和讨论,学生能够逐渐产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而这一点是其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围绕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人也是如此,竞争在给人制造压力的同时,又激励人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休谨也说:“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在競争中,人们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这恰恰就是形成卓越才能的开始。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必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提供竞争的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运用具有个人色彩的智慧解决问题,以此树立独立思考的人格。

还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诗人借助诸多意象,如攀缘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等诠释了自己对女性传统爱情的否定,接着又用木棉与橡树的比肩而立来象征自己内心对另一种爱情观的呼唤。这是一首值得讨论的诗歌,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教师不要将诗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应用组织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自愿选择反方、正方进行辩论。辩论中,学生充满竞争意识,为了试图说服对立方,收集论点论据,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教师对学生永久的希望,不因年代、环境、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更改而发生改变。教师“应当永远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将专业知识的获得放在首位”。当然,并不是说,一般能力与专业知识具有此长彼消的关系,只是将其放在水平线上进行比较、思考、判断,让这一能力对个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竞争诗人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