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铭 张家海 刘斌 方园 刘德亭 温旭 钟颖良
乌苏里拟鲿,属鲇形目鲿科拟鲿属鱼类,体型似牛尾,故俗称“牛尾巴”,广泛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的缓流中,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具有食性广、长速快、易起捕、病虫害少、管理便利等优点,以及肉质细嫩、口味鲜美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备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乌苏里拟鲿的自然产量下降较为明显。因此,开展乌苏里拟鲿人工养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18年开展了乌苏里拟鲿夏花培育试验,效果良好,对指导乌苏里拟鲿人工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1. 池塘条件
选择本所科研基地11号池塘,面积5亩,水源为西坑河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约30厘米,排灌方便,进排水口套用40目的筛网,池塘底部平坦,淤泥较少,池角种植少量水葫芦,以调节水质。
2. 清塘消毒
采用干法清塘,首先将池水排浅至10厘米左右深,然后在池塘四周和中央挖若干个小洞,按每亩100~150 千克的用量,将生石灰倒入洞内吸水溶化,趁热均匀泼洒到池塘四周,次日用钉耙搅拌石灰浆与淤泥,使之充分混合,彻底杀灭野杂鱼和病原菌等有害生物。
3. 注水培肥
从清塘消毒第5天开始,逐渐将池水加注至80厘米左右深;第7~10天开始,施放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每亩用量150~200千克,全池撒播均匀,并在池塘浅水区堆放少量基肥,让其缓慢分解。
4. 鱼苗放养
2018年5月25日从广东省佛山市购入卵黄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病无伤,共投放卵黄苗45万尾,放养密度为每亩9万尾,另投放鲢鱼300尾,鳙鱼150尾。放养时选择天气晴朗、微风的上午进行。
鱼苗下塘前应进行缓水处理,使温差控制在2℃以内,方法是:先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在池角,30分钟后打开袋口,然后向袋内注入1~2升的池水,10~15分钟后将鱼苗缓慢倒入池塘。
5. 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前期主要摄食天然饵料,从第3天开始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逐渐减少,此时应投喂鲜豆浆,早上日出前和晚上天黑前沿鱼塘四周各泼洒1次,每亩用量1.5千克。第八天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以鳗鱼粉状料为宜,投喂前发出固定声响,培养鱼苗集群抢食的习惯。驯食成功后饵料投喂采取“四定”原则,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生长旺季适当增加投饵量,上午9时和下午5时左右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20%,傍晚占80%,具体视天气变化、鱼体活动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
6. 水质调控
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情况,生长旺季每半月向池内加注新水20厘米深,并且每半月全池泼洒20毫克/升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水体偏瘦时,及时追施有机粪肥100千克/亩,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厘米左右。
7.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水温较高、摄食量大的季节,定期对水体消毒,并在饲料中拌入多种维生素和5克/100千克鱼体重的大蒜素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病害的侵袭。
8. 日常管理
每月抽样检查一次鱼苗生长情况,适时分池饲养;经常检查进排水口,防止鱼苗逃逸、野杂鱼或其他敌害生物进入池塘;规范填写饲料进出库、用药和病死鱼等记录,以便有据可查。
试验至2018年6月30日进行分池,共培育夏花苗种27.8万尾,规格5~6厘米/尾,每亩平均5.56万尾,成活率达61.8%。
1. 制造躲藏环境
乌苏里拟鲿具有明显的集群生活习惯和一定的避光性,因此池塘四周应种植一些水葫芦等水草供鱼苗藏身。鱼苗白天喜欢躲藏在水草中,傍晚时出来活动和寻找食物,为便于定点驯养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白天投饵量不宜太多,傍晚适当增加投饵量。
2. 适时追施粪肥
鱼苗下塘前期,主要摄食浮游生物,随着养殖的深入,天然饵料的用量会慢慢减少,此时应及时追施有机粪肥或稻草等,每亩用量50~100千克,可节省饲料成本。
3. 控制饵料投喂
乌苏里拟鲿生性贪食,因此要准确把握投喂量,避免暴食造成浪费,污染水质和引发疾病,日投喂量随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但一般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8%以内。此外,投饵台四周要压入底泥,不能留有缝隙,防治鱼苗钻入底部。定期选择晴好天气清洗投饵台,暴晒若干小时,杀灭有害微生物。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邮编: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