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
打铁花又称“铁水打花”,是流传于晋、鲁、豫、陕地区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据考证,打铁花几乎与冶炼术同时兴起,其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最早的打铁花活动与道教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古代有名望的道士大多精于炼丹术,熟悉金、银、铜、铁、锡冶炼术的工匠擅长打铁花,古时道士与工匠敬奉的祖师爷都是太上老君,所以每当道观遇到重大庆典,道士们自然而然会请工匠来打铁花,以此增添道观气派,也象征着道教的兴旺发达。
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原本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综合性的民间传统庆祝仪式。目前,打铁花是河南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
据河南确山打铁花传承人介绍,源于北宋时期的确山打铁花大型表演后经千年流传,不仅增加了鞭炮、烟花,还把耍龙灯、打铜器、游社火等活动吸纳了进来,形成了自己场面恢宏、气势磅礴、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表演打铁花时,伴着古乐齐鸣,十几个化铁炉火光冲天,打铁花艺人赤膊上阵,舞动着千余度高温的铁水穿梭自如,被击打后的铁水四溅纷飞,溅出几丈高冲向空中,像极了朵朵绚烂的焰火,场面蔚为壮观。
打铁花是将融化的铁水用木板击打到天空,形成如同焰火一样璀璨的视觉效果,极具观赏性,因此深受群众喜爱,后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表演项目。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还会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棚架下穿梭,称为“龙穿花”。龙穿花是显示每支龙灯队阵容、技巧的最佳场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会受到同行和观众的敬佩和推崇,还会收到打铁花组织者的奖励。
古时,不仅大作坊、老字号的工匠会组织举行打铁花活动,村镇集市中的小炉匠、小铁匠铺也会举办小型的打铁花活动。小型的打铁花活动一般不搭棚架,也不举行祭祀活动,只选择一棵不太高的柳树或枣树,把鞭炮绑在树上,再将群众自愿捐送的废铁化成铁水,用木板或木锨往树上打。这种小型的打铁花活动在生活水平低下、文化艺术生活贫乏的古代农村,曾为乡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后来,这种有着鲜明特色的打铁花活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支持,成为确山当地一项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
打铁花前,先要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高三米左右的四角大棚,又称为“花棚”,花棚顶部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这是因为柳树枝细密绵软、水分多,不易燃烧,再在柳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三米左右的长杆,称为“老杆”,老杆顶上也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
花棚旁立一座熔化铁水用的熔炉,用大风匣鼓风,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水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对温度要求极高,需要达到一千六百度至一千七百度,直到看到铁水溅起方可。
打铁花时,艺人先把熔化的铁水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中,这是一根拳头粗细化三十三厘米长的新鲜柳树棒,棒顶掏有直径三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水打铁花艺人一手拿着盛有铁水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水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两根花棒向上,使棒中的铁水冲向花棚,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四溅散开,这时再同时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齐放。技高一筹的打铁花艺人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鞭炮等,称为“中彩”。等到表演结束后,当众报出他的姓名,为他披红戴花,还会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细心的观众可能早就注意到打铁花艺人手里拿着的柳木棒,柳木质紧密结实,做好的柳木勺需浸泡三五天,吸水虽慢,但它吸收饱后蒸发的速度也慢,这样一来就不怕被烧焦了。打铁花艺人在用的时候烤干,与铁水不溶。而一千七百的温度把铁熔化的更彻底,抛洒在空中才能让铁花更大更美丽。
打铁花的柳木棒分为两根,储存铁水的叫“上勺”,用来击打的叫“下勺”,对下勺要求不高,但对上勺要求严格,木棒必须没有虫洞,纹理细密。
打铁花虽然好看,但表演却极具危险性。温度如此之高的铁水在抛洒时能确保不烫伤,让人不得不佩服打铁花艺人的手法,身怀绝技的打铁花艺人在击打手中木棒时,用力非常巧妙且迅速,打出的铁花面积大,散开之后形成的铁花雨非常细小,落下时随即变成细碎的铁屑,温度迅速降低,即便落在身上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打铁花的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全程都要做到胆大心细。打铁花是一门技术活,艺人站立的位置高度、抛洒的角度、对火候的把握都很有讲究。能观看的打铁花表演主要有天女散花、鸿运当头、满天星、荧花遍地等。由于打铁花颜色吉祥,寓意美好,以前在农村人们都喜欢通过打铁花祈盼来年富贵吉祥,庄稼能够豐收。
打铁花是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有关,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还融入了豫南地区的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内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当我们看着夜空中飞溅的铁花,在感叹它的美时,不得不敬佩技艺高超的打铁花艺人,是他们的一路坚持、一路传承,才使得后人能够一次又一次醉心于这绚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