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们靠着不断更新的语言和文字对文化进行继承与传播,随着现代主流思想意识不断受到社会舆论以及新潮思想的冲击,在当下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方式也应该以课本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
关键词:思想;教育;转型
思想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道德、法律、社会国情、心理教育等四大板块,且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这门课对于他们以后的社会认知至关重要。由于多元信息化社会的影响,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受经济大浪潮的冲击,读书无用的价值观再次被提出,让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丧失,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在学校度日如年,滋生事端;此外,社会的固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现实主义以及及时享乐主义所质疑,此外报道出见义勇为的人遭敲诈勒索等加害人却能逍遥法外,这让曾经的主流价值观处于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且由于中学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很多学校实施开卷考试,学生由此对思想教育课程更加丧失了兴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理解和探索。
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在此提出了几个提升中学生思想教育的舉措。
一、 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老师应该淡化应试教育的观点,把学生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学习的主体,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一些互动性强、实践性强且内容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老师加以适当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与老师加强交流互动,体会到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不易,增强双方的认同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 利于网络等新兴媒介,转变传统的教育手段
网络作为一种传递消息的新媒介,由于其快速、承载的内容丰富、廉价,受到广泛地青睐,通过调查显示,在当下的中学校园中,学生持有手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地球村”得以实现,且网络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使得人们的交流活动更加自由,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情感。传统的老师跟学生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可以转变为通过微博、微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最新的政策法规以及主流文化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发送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展开互动,实时关注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发现问题时可及时矫正。在传统的思想教育课堂中,教育内容大多来源于教程,其案例多已发生在多年之前,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有一定的隔阂,所以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时事政治以及生活案例通过新媒体穿插进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网络具有言论自由等优势,但是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会陷入虚拟社会无法自拔,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出现孤僻、不合群等现象,影响学生的心身健康,而且网络是个大熔炉,其内容丰富多彩却难以管控,形形色色的文化充斥其中,所以学校和老师应当与时俱进,建立专业的校园网站和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三、 注重家庭对于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现在在很多场合中,大家都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同样,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中学生在结束一天的课程后,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所以家庭与学校相比在时间上更具有优势。在中学生还是幼儿期间时,接受的思想教育基本全部来源于家庭,且当时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正处于模仿时期,家庭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中学生不处于这个年龄阶段,但是可以看出家庭的基础性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之久远。且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阶段性,当学生毕业时也就意味着要跟学校告别,但是家庭的教育具有持久性,即使学生以后去外地求学或者上班,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与家人保持联系,来传递教育。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家庭教育则偏向于传授生活以及社会经验,所以家长在平时需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为孩子创建一个健康、和谐、轻松的成长氛围,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则要控制自身的感情,做到教育有度,既不偏袒孩子的错误,严格要求孩子,也不能通过责骂、体罚等暴力手段教育孩子,得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 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为了适应急速发展的社会,老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自身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养。在早期,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应试教育的压迫,思想教育课程被称为“副科”,基本上由语文老师或者其他不具备该专业知识的老师担任授课,现在随着专业人才的日益增多,这种情况日益减少,但是仍在农村中学时有发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意志传递给下一代,所以当地教育管理者应当严令禁止非专业教师教授思想教育课程,同时老师也应当自觉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将当下社会主流的健康的积极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模范作用。虽然思想认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是可以通过教学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认知,使得同学们享受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而不是拘泥于条条框框,只形成一个短暂、浅层的认识。
总之,在中学思想教育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为提高中学生思想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晔.不良虚拟世界对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挑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34-135.
[2]李晓慧.把法治意识根植于中学生思想教育中[J].共产党员(河北),2014(23):33.
作者简介:
王永军,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