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华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人需重视的问题,也是与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家庭等息息相关的问题。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四个方面来提出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大。虽然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多,但大量的扩招以及就业岗位存在不确定性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难以形成优势,甚至开始出现“就业难”、“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虽然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在新常态下,机遇与挑战是相互并存,政府、学校、个人三方在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方面都将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如何走出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方面
1、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专业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目前,有些高校因受到学生人数、经费受限等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还未完善。具体表现有:
第一,对高校毕业生的指导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不够创新、教学效果欠佳等;第二,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设立的还不健全,就业创业方面开拓能力有待提高:第三,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有待优化。主要表现为教师人员配置短缺或就业创业指导老师大多为兼职上课,具备专门相关职业发展背景的教师并不多。
2、专业培养质量不高,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一些高校的授课方式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大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的文化内容。此外,大学生的学习培养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与企业生产实践关联甚少。创新思维难以得到锻炼。这种培养方式让高校毕业生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高校毕业生方面
1、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当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自我主体意识不强,不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虽然他们对接受新观点和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尚未树立成熟的“三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对家长依赖性强,独立性不够,不善于人际交往,抗压能力弱,而且对生活、事业等方面理解比较肤浅,对未来感到迷茫。
2、专业知识浅尝辄止,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
用人单位都希望能招到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所以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要求性也就更高。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有很多的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综合能力都达不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要求,往往不能直接胜任岗位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存在学习能力较差,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突出,自信心不足,甚至有些高校毕业生是处于“混文凭”的结业状态。所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如果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一技之长,不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很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步,这也是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政府应重视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一,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积极与高校开展就业对接合作,加大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力度,搭建好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桥梁。第二,完善有关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和完善创业政策,简化相关办事手续,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学校方面
第一,高校应健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将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大学生教育中,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按不同专业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明确目标,抢占先机。第二,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针对有意创业者,提供专门的个性化指导,构建创业者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在初期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需求。第三,开展多途径联合培养如“订单班”、“学徒制”等形式,鼓励毕业生参与企业岗位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广泛为高校的毕业生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与企业的专业对口对接,互惠互利,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用人单位方面
高校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用人单位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合理配置,根据所需岗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招纳高校毕业生,也会为用人单位创造财富。此外,用人单位应加强高校毕业生入职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因为高校毕业生在从学生时代开始到职场从事工作的转变过程,即使在实习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与用人单位应该还有一定的现实差距,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对高校毕业生在正式入职前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业务水平,让其能与工作岗位对接。
(四)个人方面
1、正确认识自我,掌握求职技能
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前,不仅要对个人有正确的认知,也应该要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和接触。所以,高校毕业生首先要学会正确评估自我,可通过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心理测试等工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懂得审时度势,既不盲目攀比,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敢于面对竞争,把握良机。其次,还要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能力,了解职业兴趣、适合的职业类型和工作环境,明确做事的心态特点。
此外,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前也需要掌握求职的知识和面试技巧,现各高校都有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都会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讲解相关的求职技能,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信息收集、权益保护等方面。高校毕业生要主动地了解就业市场,对自己所学的本专业需求动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就业心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并付诸实施。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高校毕业生应该重视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高校毕业生要主动去寻求实习机会,做足就业前的准备,提供就业经验,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使其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中,实现和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其次,高校毕业生还应注重自己的“软实力”,不仅要善于发挥出自己的真才实干,还要提升工作上的业务素质,如为人处世、人际沟通、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协调组织能力等,这些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事情。此外,高校毕业生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也就是在平时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反思,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素质的要求,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
三、结语
以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应在校期间应学好专业知识和提升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做好充足的就業准备。与此同时,高校也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动态和情况,注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政府也应加强政策导向的可行性,通过扶持见习基地等形式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