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推理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9-10-09 05:04王子平
考试周刊 2019年68期
关键词:尝试作用初中数学

摘 要:在初中各学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科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每个人都要掌握不同程度的数学基础知识,这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同学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理想,在做题过程中,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导致学生在重要考试中数学试卷中的解题质量不佳。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们的特征为基础,并对学生们的思维规律进行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与探索。而要想使学生的学习地位自主化,归纳推理法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授课手法。

关键词:归纳推理法;初中数学;作用;尝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自学力差的问题,导致学生养成了“等老师教”,没有养成勤动脑的习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过程,是要学习灵活。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明显。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为此,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归纳推理法”的教学。

归纳推理法其实质就是利用授课中的部分知识的特殊性质为基础,结合此类题型的特殊形式展开推理的教学模式。其次,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创新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归纳推理法”如何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发展和运用

1.

教师若想在课堂中运用数学归纳法,就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学习。团队的力量与效率是超乎想象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变换方式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学知识点联系实际,让学生对身边的小事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增加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2.

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实践与空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指导者,而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对学生做出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中,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实践过程中,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疑惑,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不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借助自己思考的方法与结果,去进行探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参与其中,靠自己的探索来解答自身疑问,是提高课堂活动科学性和学习效率的最好方式。

如在进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我从商场打折情况引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再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法,从打折销售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推出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又比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展开推理,首先要代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性质进行复习,之后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式的结构,并讲出其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式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和差异。安排组织学生解答几道一元一次方程式之后让学生试着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式,开始解答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得出解题方案。由于方程类知识在刚刚解除的初期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务必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掌握解答技巧。

3.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學生的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知识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在其固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与延展,这就是创新。“归纳推理法”能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为学生日后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拓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乐趣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归纳推理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首先,“归纳推理法”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归纳是运用推理能力获得数学猜想的一种途径,表明了归纳推理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归纳推理法”以及教师的归纳推理能力对学生形成推理能力有很大影响。

其次,其与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因为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较心理素质更加的成熟,进而其主观思维模式已经过度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并且朝着抽象思维的转变。归纳推理法能够更好地结合中学学生思维特点,能够满足这个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并且有利于学生思维扩展,提升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利用归纳推理法这些优势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提升自身能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归纳推理法”属于学生日常数学学习中的必备工具,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操作来解答自身的疑惑,使自己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的同时,学会了归纳推理法的运用精髓。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到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以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为目的,促进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日后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归纳推理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刁国龙.“归纳推理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23-76.

[2]徐方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归纳推理意识[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4):548-754.

[3]田亚琴.初中生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实践[J].成功(中下),2017(16):00108.

[4]刘伟.初中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测试与分析——以“平移、旋转、轴对称”内容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6):83-86.

[5]伍斌.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5):64.

[6]温爱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7.

[7]罗文珍.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学周刊,2017(30):112-113.

作者简介:

王子平,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尝试作用初中数学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