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李秀丽 杨楠 王秀萍 段锦花
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高发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其血糖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存在障碍同时也更容易发生血脂代谢障碍,从而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2]。目前,对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方式无法逆转患者病程,且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3]。艾塞那肽是一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已有研究证实其可作用于二甲双胍耐受型糖尿病患者[4]。同时,有研究称其可直接作用于肝脏的脂质代谢通路,从而改善脂肪肝的治疗效果[5]。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艾塞那肽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52.8±12.0)岁,病程(4.9±2.7)年,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1.9±13.1)岁,病程(4.8±2.9)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6]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的诊断标准;(2)BMI≥25 kg/m2。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2)治疗相关药物过敏;(3)经常性酒精摄入。
(一)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甲双胍(500 mg/次,2次/d)降糖治疗、洛伐他汀(10 mg/次,1次/d)降脂治疗和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 10 μg/次,2次/d,皮下注射。
(二)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后半年体质量指数;采用瞬时弹性成像(TE)技术检测患者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LSM)。
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治疗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肝脏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质量指数和肝脏脂肪沉积率比较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仅影响患者的肝功能本身,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效果较差而目前常用的临床降血糖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被报道会导致体重增加[9]。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10]。近年来有研究称该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脂质组织中的代谢通路降低肝脏坏死的几率[11]。因此,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治疗药物。Yan等[12]利用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良好效果。Matthew等[13]利用利拉鲁肽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优于安慰剂。然而,在国内类似研究报道较少,且应用的药物较为复杂。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代谢功能及肝脏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到其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TG、TC和LDL-C等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过程中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于洛伐他汀对脂代谢异常具有更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减少脂肪肝患者肝部脂质的堆积。最后,本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肝脏脂肪沉积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脂代谢异常是导致肝内脂肪病变的主要原因。由于观察组患者脂质代谢控制得更好,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脏脂肪沉积率更低并因此降低了体质量。同时,血糖的改善与肝内脂肪沉积减少之间的密切联系已被多项研究证实[14-15]。因此,观察组患者中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水平可能也是患者肝脏脂肪沉积率降低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具有良好调节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体质量和脂肪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