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性在真实的教学中涵育

2019-10-08 14:29陈小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德性道德与法治教学

陈小勤

[摘 要]课程与生活脱节,“知行不一”的现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并不少见。要克服这个弊病,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要从坚持生活化和活动化、坚持说真话和真引导、坚持善组织和有实效等方面入手,让德性在真实的教学中涵育,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性;涵育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53-0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进一步明确了“生活德育”的教學方向及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道德与法治实现了由学科课程向综合课程的转变,由知性德育思路到生活德育思路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改变了课程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有效摒除了“知行不一”的弊病,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坚持生活化和活动化

德育不是靠说教而成的,而是要在生活、活动中涵养。教学中,教师必须再现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或模拟生活中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围绕生活中的话题展开讨论,直面生活中的困惑,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德性在真实的生活中涵育。

案例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

教师将校内常见的不文明、不安全玩耍的八处场景拍成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室卫生角、池塘旁、小花园隔栏、操场记分台、世界角廊庭、楼道栏杆处、教室门口、乒乓球台。

这八处场景,学生十分熟悉,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其蕴含的不安全、不文明因素更明显。

二、坚持说真话和真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关注人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真实的认知与感受,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说真话、真引导。

案例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

在“看图说说”环节中,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怎么安排周末,不料,一位学生站起来张口就说“周末写作业很无聊”,这与教师的预设大相径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短暂的惊诧之后,教师说:“你的观点出乎老师的预料,不过你能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说明你很诚实,信任老师,为你点赞!”……

这里,教师克制了自己的无措、焦虑,用肯定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评,增强学生说真话的勇气。

三、坚持善组织和有实效

1.善用儿歌式的常规要求及体态语组织教学

案例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课了》

面对刚入学不久的学生,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了“课前约定”这一环节,首先强调了课堂常规,明确提出四个要求,即眼睛认真看、耳朵用心听、讨论悄悄讲、发言大声说,然后让学生用手势语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意做打“√”的手势,反对做打“×”的手势。

2.通过适合而富有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

案例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周末巧安排》

在“说说我的周末”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刚开始设计的问题是“说说你的周末是如何过的”,试教后将提问改成“说说你周末印象深刻的事情”。

对“说说你的周末是如何过的”这一问题,学生像记流水账一样把周末的事情一股脑地都说了出来,不仅浪费时间,缺乏重点,而且印象不深。“说说你周末印象深刻的事情”的问题增加了“印象深刻”的限定,使学生不再泛泛而谈,而是说得具体、有重点,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案例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

在“真的不可以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微课《小宝,不可以》突破了“让学生自主判断行为合理性”的教学难点,这归功于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教师设计了以下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1)同桌交流:你有这样的经历吗?(2)小组讨论:这样真的不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3)你如何安排周末……

问题(1)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有话可说,为问题(2)的讨论奠定基础;问题(2)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质疑,从而对周末熟悉、常见的生活行为进行判断;问题(3)引导学生将问题(2)的思考、质疑结果转化成合理的行为。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德性道德与法治教学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