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肥东县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对策

2019-10-08 04:57王华升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保护对策建设

王华升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增强,湿地公园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对湿地公园的作用做了说明,在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肥东县实际情况,对湿地公园建设提出了保护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公园;建设;问题;保护对策;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13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对丰富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湿地公园的作用

1.1    发挥湿地保护主力军的作用

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建立湿地公园可有效保护湿地,使其免遭侵占,可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1.2    提高了各级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改善了保护湿地的大环境。

1.3    具有科普教育功能

湿地中丰富的水体、植被、鱼类、鸟群等生物种类,为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知识等宣教活动,游客不仅了解了湿地动植物等知识,湿地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1.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休闲、游憩等场所,湿地公园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生态和生活环境,解决了就业问题,也吸引了部分社会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1.5    营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形成的独特景观是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在其优美的景观基础上,格局得到了优化,增添了景观多样性,创造出人类宜旅生态环境。

2    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湿地公园管理不到位

目前,湿地公园建设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現象,且管理涉及多个行业、政府部门,形成一物多管的状态,往往导致管理混乱、分工不清、责任不明,难以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湿地公园建设的完整性和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性[1]。

2.2    对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

湿地公园在我国建展时间较短,宣传不够,公众对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湿地的作用和功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尚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很多人将湿地看成草甸、荒地,进行盲目开垦、破坏,对其建设存在较大功利性,偏离了国家建设保护湿地公园的宗旨,这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与发展极为不利。

2.3    专业人才、配套技术匮乏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保护起步较晚,欠缺实践经验,而湿地是一个复杂、特殊、生境脆弱的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目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配套技术,尤其在湿地水体治理与恢复、水质管理、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与建设[2]。

2.4    景观趋于同质化,缺乏地域特色

湿地公园普遍存在景观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活动主题趋于相似,游客的体验活动不多,享受不到自然的魅力,商业化色彩浓厚,科普教育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没有将自然景观的特殊性突显出来,在规划设计中理念不清晰,出现许多误区。①择地设计不合理,追求大面积,在用地、资金上投入造成压力。②功能区区划不清,核心保护区不明显,甚至没有划分,且核心景观区缺乏特色,不能突出公园的特色和主题。③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人为过多地干扰致使湿地景观自然化减弱,人工痕迹明显,如铺设游步道、人工建筑亭、台、楼、阁等。④景观设计过于形式化,改变了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格局等。园林绿化、大兴土木等建设使湿地建筑体量过大,导致生境破碎、栖息地受到干扰,园林苗木使用过多,忽略了对原生生境与乡土群落的保护。

2.5    政策与制度、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自200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通知》以来,相继出台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但在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方面缺乏更具权威性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文件[3]。

3    肥东县湿地公园现状

安徽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位于肥东县撮镇镇境内,总面积573.71 hm2,其中湿地面积454.4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9.2%。库塘湿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湿地总面积的73.8%。湿地公园中的湿地分为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2类;湿地型为草本沼泽、稻田湿地和库塘湿地。规划范围与四界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自然因素综合确定,主要以水域为轴线,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规划范围,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林地、水域、滩涂等[4]。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肥东县梁园镇、杨店乡和牌坊回族满族乡等乡镇,规划总面积约938.1hm2,其中水库水面面积约414.7 hm2,陆地面积523.4 hm2。东起肥东县X30县道,西至管湾湖大坝,南至滁河干渠,北到杨店乡刘集村,后将梁园邵户村所在的半岛区纳入规划范围内,管湾村也一并纳入范围。

4    肥东县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对策

4.1    明确运营模式,设立管理机构

建议成立管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机构,并参与湿地公园的整个建设过程。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合理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明确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管理范围等。例如,在机构设置中可以设置相应科室负责湿地公园整体宣传,形象策划、活动策划及对外宣传工作;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观光和湿地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开展湿地公园内的监管工作;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环境改善工作,合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项目建设。负责建立健全湿地公园自然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协助做好辖区内的森林防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对湿地公园内部重要景观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负责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湿地公园内破坏林草植被、水体、野生动物资源的活动,督促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等。对湿地公园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合理、科学、依法开展。实行三级管护,即以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为决策机构,保护站为分支管护机构,管护点为基层管护单元,组织有效的保护和科研队伍,形成湿地公园内资源保护网络体系。

4.2    细化制度措施,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涉及梁园、牌坊、杨店3个乡镇流转土地、苗木和水面942 hm2,单坟1 114座、双坟1 506座,拆迁村民组12个,这些都关系项目建设成败关键,建议尽快出台项目建设区内有关居民土地、园林苗木企业流转及搬迁安置政策,落实居民权益;有效推动项目开工,同时针对管湾湿地公园内部分原生态村居规划进行保护,避免大拆大建;此外,要对湿地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引导项目区群众及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湿地保护。

4.3    充分挖掘园区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特色是湿地公园发展的灵魂和魅力。建议管理机构应准确把握湿地公园特色,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要注重挖掘历史人文资源,赋予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内涵,融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不断提升湿地公园的内涵。同时,公园在营造湿地景观时,侧重于维持保护当地具有特色的原生态的湿地类型,依据当地传统的自然湿地景色,充分渗入当地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避免湿地公园建设园林化,既快又好地建设湿地公园。对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区等五大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和针对性建设,尤其是科普宣教区,合理开展科普活动,展示原生态自然风光、宣传生态保护和展示文化底蕴为宗旨,充分发挥好湿地公园内现有设施、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形式,诠释湿地功能和传播湿地文化。

4.4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生态修复保护

园区道路、停车场需规划科学,合理设计。建议采取循环路并规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路的划分,保障交通安全;避免因规划不当造成重复工程而导致资源浪费。在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针对陂塘湿地遭到破坏的现状,通过GIS分析与历史航拍,识别关键坑塘位置,在缓坡处设置水坝使其自然形成陂塘,将人工鱼塘恢复为自然陂塘,建立河流-水庫-陂塘的复合型湿地。

解决周边社区的生产经营、污染等带来的威胁。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居民点进行搬迁,农用地采取退耕还湿和退耕还林,扩大湿地和植被面积,加强湿地功能效益。

解决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状况。通过水生植物种植和栖息地保护隔离带的建设,改善各种鸟类与鱼类的栖息、产卵、繁殖场所。

解决湿地公园管理中存在的能力较低问题和提高湿地公园的保护工作,加强保护管理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未来建设好管理机构、保护管理站和生态监测站,以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同时,为了便于巡护、管理、防火、鸟类保护和宣传,需建立防火、观鸟台、界碑、界桩、标牌等保护及其附属设施。

4.5    注重宣教,激发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建议湿地公园在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宣教,在设施宣教中标识、标牌设置要突出主题,烘托氛围;解说性标识要既科学又生动;公告性标识上要做到醒目体现尊重和关爱。宣教场所不应只追求形式,而要强调内容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互动性,在全域范围内形成湿地保护的氛围,激发公众主动思考、体验和实践。

5    参考文献

[1] 唐晓岚,陈庆,张晶晶,等.基于大数据的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客行为方式研究[J].中国名城,2019(2):50-56.

[2] 苗彤.浅议山西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J].山西林业,2018(3):18-19.

[3] 郑海霞,毕洪丽.浅析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3):81-82.

[4] 高冬平,王佳佳,蔡平.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的塑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55-15757.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保护对策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