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凝 宋利 刘素芬
摘 要:学校信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本文是在研究和分析我校信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适合我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解决了好多现有问题,也为我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信息管理;研究思路;系统设计
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校的要求,已经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经总结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存在如下的缺陷:
·费用高。
·信息查询不方便。
·不利于远程管理。
·可操作性不高。
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消除影响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降低学校的信息管理成本,进一步方便学生使用,方便教职工管理,确定开发高校信息管理系统。
1 系统的开发模式和开发环境简介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采用 B/S 架构,以 PHP 作为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后台数据使用 MYSQL 数据库进行组织管理,从而实现各个模块的管理功能。
PHP 是嵌入在 HTML 中并由服务器解释的一种使用广泛的、跨平台运行的、广泛数据库支持的、使用免费的、简单易用的、开源的脚本语言,是用户生成动态网页的工具之一。PHP 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它支持几乎所有流行的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而且由于 PHP 运
行在相应的平台解释器上,消耗系统资源较少, 运行环境简单,所以执行效率就很高。目前, 很多基于 PHP 技术开发的中小型网站都采用MySQL 作为其后台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 PHP 和 MySQL 的完美组合,已成为了 Web 开发的最优选择。
2 系统的研究思路
系统正式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了解客户对系统功能的要求。需求分析要尽量细致入微,因为用户的需求就是系统开发的最终目标,是系统开发的基础。
通过与学校领导、教职工及学生等多方的详细交流。确定整个系统包含如下模块,它们分别为:
·登录模块
·学校信息管理主界面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教师信息管理模块
·领导信息管理模块
·数据库系统
其中登录模块功能,是为了防止没有进行系统注册的用户,登录到系统。而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和领导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软件界面来操作数据,例如增加数据和删除数据。另外还可以通过软件界面进行查询,所以要打开学生信息系统的界面时,数据库就必须已连接好了。
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3.1 用户登录功能
有4类用户:学生、教师、领导、以及系统管理人员。设计时基于安全和保密问题考虑,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了各自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学生本人只能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和教师只能查看本学院的学生信息,学校学生工作干部和教师可以查看全校所有学生的信息。每级用户需要验证对应权限的密码通过后才能登录此系统。
3.2 主界面模块功能
由于该界面是整个软件项目的入口,所以需要在该界面中实现通向不同的软件界面系统的按钮,它们分别为: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按钮、教师信息管理模块按钮和学校领导信息管理模块按钮。
3.3 学生信息管理功能
此模块主要包括全体学生的姓名、性别、政治面貌、照 片、班 级、年级、学号、专业、民族、联系方式、居住地、家庭情况等信息,用户可以按各种查询条件(学号、年级、学院等)查询并打印,模块具有学生信息的录入和修改等多方面功能。
3.4 教师和领导信息管理功能
此模块主要包括全体教师和领导的姓名、性别、政治面貌、照 片、院系、专业、工号、民族、联系方式、居住地、家庭情况等信息,用户可以按各种查询条件(工号、专业、学院等)查询并打印,模块具有教师和领导信息的录入和修改等多方面功能。
3.5 系統维护管理功能
该模块使用权限是系统管理员,管理员有权通过模块对后台数据进行添加和删改等操作,同时,还有权添加、修改、删除其他用户权限,并有权发布公告和文件。
4 系统的实现
根据前期的调研、需求分析、性能分析, 设计了该系统的数据库 , 建立了教师信息表、领导信息表和学生信息表等表。进入信息管理系统的登录页面,首先选择用户的身份,然后再输入用户的工号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系统的主页面。在主页面中即可实现信息的管理。
5 结语
总之,信息管理是高校的重要管理工作,在大数据下信息管理面临诸多的挑战,该系统结合我校实际,能较好地完成学校信息管理工作,降低学校的信息管理成本,进一步方便学生使用,方便教职工管理,也可使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蒋君毅. 新时期基于学工系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2]施庆晖.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综合管理系统构建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7.
[3]叶之光.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2016.
[4]姚旺.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5]刘翼君,胡湘云.XML 在WebGIS 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