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艾婧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影像中国70年·四川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史》(全6卷),深耕特色、讲好四川故事的《巴蜀文化通史》(全28卷)……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周远的案头上,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摞起来半尺高的书稿占着。
前21年做图书策划和编辑,后15年在出版社领导岗位做编辑出版管理,刘周远经手的图书不计其数,他说:“每一部编辑出版的作品都是一个出版人的成长记录和经验积累。”而这一摞摞书稿,也见证着四川出版单位和事业的巨变——从事业单位到上市企业,从铅字印刷到融合出版,從立足“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向着“振兴四川出版”、建设出版强省的目标迈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上海、湖南曾是全国地方出版界三甲,四川以“出版川军”著称。在改革开放初期,四川人民出版社率先提出并实行“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出版了“作家自选集”“老作家近作选”等许多优秀图书,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代人生启示录》是我第一本获奖的书。”说起编辑过的图书,刘周远如数家珍。1986年他向上海《青年报》约稿,将其“录与思”专栏的短文编辑成册。通过重新编排,书稿以气势如虹的《在伟人面前站起来》开篇,以激励奋进的《要有一条上升的精神曲线》结尾,为青年读者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后来,这本书荣获了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比当时影响巨大的‘走向未来丛书还领先8个位次。”刘周远说,“从那时开始,我就把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看作编辑生涯中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2009年,按照中央关于出版体制改革的意见,四川人民出版社与四川出版集团旗下的其他出版单位一同彻底转变成为经营性企业,整合进入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走上了完全市场化的道路,并接受上市公司更严格的管理监督和更高的市场目标要求。
“虽然出版社转企改制了,更强调市场和经济效益了,但是出版者要更加自觉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从2004年担任社领导职务以来,刘周远的主要工作转向全社编辑业务管理,但他骨子里最看重的还是一名编辑挖深井的工匠精神。他总是不厌其烦且毫不保留地与青年编辑分享自己的感悟: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无论如何都要恪守“三个不变”——坚持正确导向、把好政治思想关的责任不变,追求优质内容的使命不变,为读者服务的初心不变。
如今,四川出版深耕巴蜀沃土,依托独特、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推出了一批批精品力作,逐渐树立起“四川出版,品质至上”的形象。2018年,四川出版图书14456种,整体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纸书+动画课件+手游”是眼下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新“玩法”。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图书,“我爱我的祖国”系列纸书以34个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分为34册,并配合内容策划制作了动画片和手游APP,从而更好地把爱国主题教育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这是“出版川军”多线“作战”,不断丰富出版形式,扩大全国图书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2016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四川出版”的目标任务,同年8月,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A+H”的出版传媒企业,吹响了振兴的冲锋号。商业模式不断翻新,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倒逼着传统出版业不断变革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出版的本质是传递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刘周远认为,“品牌坚持和创新让我们和市场靠得更近。因此,振兴四川出版既要坚持内容为王这一根本,多出内容优质的图书,又须与时俱进,重视市场,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实现优质内容资源价值最大化”。
结合已有的出版资源和特色,四川人民出版社打造了矩阵式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通过挖掘优质IP,推出有声书、直播课堂、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出版形态,让书跳出纸张,给读者带来更直观、多样的感受,也为传统出版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该品牌下已完成7个类别上百种融合产品,融合出版图书印量45万册,发行码洋1239万元。
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文字向全媒体延伸,如今编辑不只埋头看稿,出版社也不再单纯出纸书,而是把一本书做成热点事件或产品线源头,借助于新技术把服务做得更周到,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四川出版走出了一条内容与形式、技术与产品、市场与服务由“相加”到“相融”的创新之路。
振兴路上,我省各出版单位一直在努力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
对于外国人而言,他们了解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书籍。作为四川主题出版的绝对主力,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与方法》等精品主题图书已经成功走出国门。
然而,大部头的主题出版物并不如少儿类、文学类图书那么容易“走出去”。如何破题?就是要做出适合国外读者胃口的“菜”——针对不同地区的读者口味,四川人民出版社进行了“定制推介”,并精心策划外向型图书选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非洲、西亚偏好当代中国发展史和政治人物传记,南亚国家则青睐与西藏或藏族相关的题材。”刘周远说:“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国外出版社主动提出输入《邓小平画传》《中国的品格》等图书版权,这种情况在国内市场并不多见。”
有了“菜单”,还需要为“走出去”的良性循环搭建平台。除了广泛参与国际书展,与国际版权代理机构和出版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我省多家出版社纷纷“走出去”,拓宽国际市场,“中国—拉美文学工作室”“南亚出版中心”“欧洲图书中心”等海外出版机构相继成立。今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伦敦编辑部也在英国伦敦挂牌,成为川籍出版社位于欧洲的“桥头堡”,打破了“厨房在国内、餐厅在国外”的版权输出瓶颈,帮助我省更多的出版社及时获悉英国乃至欧洲的出版信息,策划符合当地读者需求的选题。
2018年,新华文轩作为“振兴四川出版”的主力军,成功输出版权272项,覆盖英语、法语、俄语等20多个语种,四川出版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攀升。(责编/余娜)
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十大杰出人物”“新华文轩年度出版人物”等荣誉及省部级以上图书奖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