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019-10-08 04:31周慧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联系鼓励氛围

周慧琴

【摘要】每年的九月,都会有一批天真可爱的幼儿在家长的不舍与焦虑中走进幼儿园,开始幼儿园的生活。三四岁的孩子初次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哭闹在所难免,尤其是独立进餐。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享受四个人甚至更多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这对于一个情绪不稳定,习惯了饭来张口的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小小的考验。以至于每次到了开饭的时候,教室里有哭闹的,有倒饭菜的,有不会吃饭的,有不会拿勺的,甚至有的孩子把不喜欢吃的饭菜扔得到处都是,并且还有一些孩子直接用手抓着吃。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老师忙得团团转,就连家长也是坐立难安,忧心忡忡。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便成了幼儿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氛围  鼓励  联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9)28-0232-01

一、饭前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

幼儿进餐与是否有食欲,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进餐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心情愉悦、身体放松。因此每次当幼儿进餐时,我主要通过谈话、讲故事和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告诉幼儿,好好吃饭可以增进营养,变得更聪明;可以促进身体发育,长得更高;可以增强体质,走路有劲。在轻松融洽的谈话中,让幼儿懂得进餐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童趣化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名、菜名,以及蔬菜中的各种营养和作用。如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及胡萝卜素,小孩子吃了可以预防感冒、健胃、美白;菠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K,铁质等10多种营养成分,小孩吃了眼睛亮等等。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吃饭的视频,用生动的画面,顺口的儿歌“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独立进餐的方法“身体靠近桌子,饭碗靠近自己,一手扶碗,一手拿勺等等”,这样幼儿就懂得了吃饭的基本常规。

二、坚持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

对小班幼儿来说,鼓励和表扬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最有效的方法,于是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首先我先给孩子讲一讲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作用,然后以我自己为榜样,故意闻一闻说:“哇,好香”,做出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从不挑食,不知道哪些小朋友和老师一样爱吃这些食物”。最后,及时给予表杨:从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起,我会对孩子们的进餐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段内对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奖励。

三、多渠道家园联系,了解幼儿进餐情况,对症下药

幼儿教育需要家校密切配合,如果单纯的依靠老师单方面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于是,我就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校讯通、微信群和QQ群等渠道,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营养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确保幼儿健康地成长。我平时经常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发现我班幼儿挑食、偏食现象较为严重。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幼儿的脾胃不和,家庭的生活习惯,幼儿的情绪,家长未能正面引导等。如琳琳小朋友不喜欢吃虾米,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在于她的家里从来都没有吃过虾米;梓墨小朋友刚开始吃饭时经常哭闹,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了解到他吃饭只吃干饭,蔬菜只吃土豆、萝卜、豆腐,其余的一律不吃(包括绿菜和肉,鸡蛋),于是我开始每次盛饭时先给他挑一些他喜欢吃的,然后循序渐进,慢慢地帮他改进,现在他已经不怎么挑食了,每次吃得又快又干净。并且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建立了养成好习惯打卡制度,使家园教育同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开园初,我通过幼儿家长的反馈表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在班上设置了“看谁飞得高”评比栏,每周评比一次,用小气球来代表小朋友在吃饭方面的进步,如不撒饭、安静进餐、不挑食、喜欢吃菜等,表现好的小朋友的气球则越飞越高。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进餐表现,同时也是对幼儿的一种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直观、有趣、形象的措施,并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今后的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的进餐习惯。

猜你喜欢
联系鼓励氛围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