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锦
【关键词】 德育;情景;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34—01
当前,不少教师在品德教育时往往正面说教、直面批评、机械灌输,其结果只能是费时低效,学生无动于衷,教师无可奈何。这样的德育是口号化的、空泛的,无益于孩子们的成长。笔者以为,德育应该寓美育之中,以美育德、以美怡人、以美化人,在活泼的美育体验情境中锻造学生、滋养学生、发展学生。
一、 美的情境:不仅仅是槌的打击,更是水的载歌载舞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当下,德育之所以常常显得“不尽入人意”,就是因为很多活动都是“槌的打击”——直接说教、直接灌输,这样的德育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应该创设美育情境,让孩子们的道德认知与新颖具体的美育情境融为一体。当德育与美育情境发生深刻共鸣时,孩子们的优秀品德的生成就变得自然而然了,其教学效果也就变得事半功倍。
比如,关于规则教育,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微视频情景片断,在舒缓、优美的音乐背景中,一位老年人、一个青年人和一个小孩子在十字路口的红灯下驻足等待。青年人问老年人:“老爷子,现在周围并没有车辆,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你不过去呢?”老爷爷说:“的确,周围没有车辆,但你能保证其他时段永远都没有车辆吗?我们身边不是有一个小孩子吗?今天我们闯红灯了,他明天会不会就效仿我们……”听着老爷子的话,青年人笑了,孩子笑了,老爷爷自己也笑了……随后出现一片安静、平和的画面。
这样的微视频介入无疑是成功的。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视频情境引入新课,一定能快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更多的学生动了起来,引发出更多的交往、对话、争论,原来违法违纪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违规,或者一不小心,就会有危险,这样的微视频将教育之窗又轻轻推开,一颗有关规则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 美的行动:不仅仅是理论灌输,也是现实印证
排队是人们现实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之一,购票、食堂打饭、学生进出楼都需要排队,如果人们不遵守规则,就会扰乱秩序,甚至引发踩踏事故等。我们可以以学生有序进出教室和乱出教室为例进行模拟实验:一是教师亲自组织孩子们排队撤离教学楼,二是教师不组织不要求排队,只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消息:“现在我们遇到了危险,必须马上撤离。” 然后计算并公布两次活动所花的时间,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在教学中模拟这样的情景,由学生最熟悉的“排队出门”入手,让孩子们亲自印证,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认识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这體现了我们对于德育的一种更美好、更富理想化的假设:相对于具体的理论而言,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动,以及在现实印证中激发出来的道德力量,无疑是德育课堂中更重要的目标。而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个体生命在道德实践层面的律动与发展。
三、 美的展望:不仅仅是拘囿当下,也是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真心话大表白”:“以前的我如何?未来的我将如何?”在“真心话大表白”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沉默,因为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坦陈自己过去的“劣迹”是需要勇气的。那么,此时此刻,就需要教师的“助产之术”来激发孩子们的勇气,或用一些幽默性的句子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比如,“勇于坦陈真实的自己,然后做一个新的自己,岂不是更好。”“放心大胆地说出来,老师和同学们绝对不追究你撞红灯的经历,因为老师曾经也有这样不守规则的经历。”“曾经有过错误,今天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之后改掉才是最重要的”……
类似的展望一定会打开孩子们的言说欲望,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活动不是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曾经的不守规则或不遵守法律,而是对未来的美的展望: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但“法律法规”不可能处处张贴在某处;未来,墙上的“规则”要从死的条文变成活的观念,融进孩子们的灵魂和行动里。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德育要从传统的说教转变成鲜活的情景化的体验,从而带动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教师的教育,并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就真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