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32—01
音乐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它以声音作为直接表现方式,将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 触动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功能,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和熏陶,它在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的单纯唱歌课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音乐课堂的高效进展。作为农村音乐教师,笔者从自己几十年执教过程中所看到、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在学校领导和其他科任教师眼中,音乐课是一门副课,和学生的考试没有关系,所以得不到重视。
2. 教师短缺,素质低下
为了应对当前的素质教育,解决音乐教师紧缺的问题,于是很多音乐教师半路出家。他们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况且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正规的音乐教师,由业余爱好者代替上课。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就把音乐课上成了单纯的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做要求,这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 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由于音乐课不参加考试,影响不到学生的升学成绩,所以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者,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这也从很大方面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然而当前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4. 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太少
绝大多数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入,提高师资水平,逐步培育中小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总之,改变农村中小學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全校师生素质的高度;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顺应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要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2.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学校还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教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
3.因地制宜,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质量。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