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梅
【关键词】 数学教学;预习;中高年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88—01
一、课前预习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義
1.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
2.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时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若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长期以往问题越积越多,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但是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就掌握了部分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功感,这种感觉会使他们对学习逐渐产生自信。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也会觉得数学并不难学,慢慢就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3.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就听课,只能是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上课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方法
1. 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第一,对于一些概念课的预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通读教材内容,了解主要的数学知识,在此之后再细读课文,并动手画出关键词,做好标注,或者是列举一些例子去理解概念。比如,预习“长方体的认识”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围绕生活找出常见的长方体,比如包装盒、数学课本等等,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摸一摸或者数一数这些面,从而获得更加感性的认识。第二,计算课的预习。若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直接试着做练习题,并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反思,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第三,操作课的预习。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课上学生动手的机会也不断增多,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时也可以给学生提醒,让学生做好准备。当学生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时,在课堂上也就更加从容了。
2.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比如说一开始教师可以强制要求学生预习,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在此之后及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在评价时要尽量评价学生预习的态度,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先问学生预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自己能解决的,哪些是自己不会的等等。在此之后,教师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与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写到黑板上,并逐一给学生解决不会的问题。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与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多,就能感受到预习带来的乐趣。其次,要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预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如此,在长期的积累下,学生才能在预习中得到更多的突破与创新。以教学“圆柱的认识”这部分的内容为例,在预习时很多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圆柱,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大桥的桥墩都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其他图形?这时,笔者就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就明白了大桥的桥墩都是圆柱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水流的阻力。若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就发现不了生活中的数学。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