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林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仿写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67—01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阅读是语言的内化理解,作文是语言的外化运用,它们互相促进,不可分割。《語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时,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对文章形成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也培养其写作能力。
一、通过仿写训练,完成读写统一
所谓仿写,就是写作者模仿某些范文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有效实现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生吞活剥式的照搬当然不行,我们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再创造。让学生仿写之前,教师要求学生精心阅读范文,然后指导学生对其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技法,准确把握仿写的点,这样才能仿写成功。仿写需要逐步进行,最开始先仿写句子、段落,最后仿写整篇文章,这样就增加了仿写的层次性,减小了难度,更容易实施。如,学完一首简单的诗歌,教师可以组织仿写,诗歌的格式一般都比较整齐、统一,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仿写。诗歌的仿写有利于学生把握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仿写训练完成后,训练活动并未结束,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念出来,让学生分享自己仿写的句子。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可借助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授相应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品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亮点,并在大量的阅读分析中,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当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升了,他们便会储备更多的知识,继而为写作技能的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度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智慧得以激发,思想得以启迪。只有基于这种状态下的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内在的表达与倾诉的欲望。有了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什么样的文章是不好的,这样,学生在下笔之前,就有了标尺。如,《三月桃花水》中“风从窗缝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几个动词的使用,把风写活了。此时,笔者让学生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会它们的好处,并引导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此写法。
三、落实读写作业,完成读写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写作能力不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将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及时应用到写作中。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不可忽视写作练习。就作业设置环节而言,需以趣味性为显著特征,其次需具备拓展的特性。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且对课堂相关的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借助课后作业,还应该实现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若是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说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教师可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排忧解难。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作业的个性化程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延伸课外阅读,奠定读写基础
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教师还应该延伸到第二课堂。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汲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在课外,鼓励学生多读,让他们有更为丰富的阅读量、知识准备量,储备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能够“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也为日后更深层次读写训练打好基础。此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