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峰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化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20—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这类学校的数量在一些地方几乎占到了区域内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这部分学校的健康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市或集镇学校之間的差距,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坚持依法依规办学,以制度化规范师生言行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育领域里的各项法律法规己逐步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尽管规模小,但要实现办学的规范化,就必须把学校的发展规划、决策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在建章立制上要充分彰显法治精神,在师生教育学习中要渗透法律常识。学校的日常工作,无论是教育教学、考试考核,还是升职晋级、评优选先、绩效工资分配,都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通过教代会讨论学习,学科组逐条解读,将各项规章制度融入校园文化,影响并规范每一个师生的言行。
二、坚持教育均衡化发展,强化中心学校管理职能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以及义务教育优质、高位均衡的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从总体上得到了优化,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从局部和每个学校来讲,巩固均衡发展成果,深化细化教育资源配置,仍然任重而道远。学区或中心学校的微调和管理职能不可小视。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统筹管理职能,把乡镇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作为管理重点,切实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监督指导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等工作。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乡镇中心学校要充分发挥课改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研中心的作用,实行“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以校带点”的管理模式,为薄弱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每所学校共同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办学要求,对生源相对稳定的小规模学校,教育部门应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如果随着生源减少,将来有可能自然撤并的学校,则应该在办学和教育投入达到相关标准后,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和学校软件建设。根据教学需求,添置完善必要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加强学习、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多媒体、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配备力度,帮助其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以教育手段和资源的现代化,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四、强化人文关怀,优化育人环境
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教师教学工作责任重大,他们默默耕耘,坚守清苦。在对其严格要求的同时,学校必须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支持他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在思想上多疏通引导,生活上多排忧解难,工作上多支持鼓励,时刻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关爱与关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他们的和谐心态,构建师生间亲人般和谐关系,家校间的和谐氛围。
五、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教育模式
小规模学校可以从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改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小班额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在研究中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在实践中找准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大胆探索小班化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调动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在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小规模学校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实际开发学校课程,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六、坚持加强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重视家校联系工作,更要通过家长学校发挥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学科优势,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学科中精选内容,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络群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让家长了解教育内容,掌握科学方法,转变家教观念,走出管教误区,切实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家庭教育配合意识和家教水平的提高。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