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其校园文化必须积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家绿色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绿色教育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理念,论述了校园绿色教育的实施措施和主要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绿色教育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措施 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17-02
1.引言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和能力,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的绿色教育思想起步较晚,近些年来,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借鉴西方绿色文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些良性的尝试。比如,清华大学作为重点高校,在1998年首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全新办学理念,并通过在校园中贯彻绿色意识、推出绿色产品、建设绿色校园的“三绿”工程,提高大学生的绿色素质教育。
1.加强绿色教育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场合,多次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环境安全、保护绿水青山。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绿色教育。所谓“绿色教育”,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全方位地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去,使之成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教育对于促进国家的绿色发展、保护社会的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绿色教育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建立绿色教育平台体系
建立绿色教育平台,构建网络绿色文化的创造、消费、传播环境。注重内容更新,把环保领域的最新动向通过网络传播给师生。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造势”,形成良好的绿色环保风气,使之成为传承绿色理念的主阵地。此外,可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绿色文化营,确立以自然教育为重点的发展方向,鼓励青年人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的方法,体验各种生态游戏,学习与自然互动,提高当代青年认识自然、观察自然的能力,培养年轻人热爱自然的优秀素质,从而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2.2开展“绿色化”教学模式和体系
制定绿色教育课程计划,以课堂教学为支撑,开设“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环境健康”等相关绿色课程,讲授绿色环保知识。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拓宽专业基础课的内涵,注重专业交叉,加强文理渗透。环保类课程应该成为各专业必须设置的课程。选择开设的课程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概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健康》等,针对不同专业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文科类专业侧重人文素养,理工科类学生侧重知识和技能。此外,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建设优美宁静、催人奋进、充满活力、干净融洽、环境安静、绿色气氛浓厚的教室。
2.3开展社会绿色教育
大学和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相关合作研究,提供“绿色化”人才的培训基地,建设学生绿色意识生态实习基地。环保宣传教育不仅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走向社区与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宣传,不断扩大参与人群。以参与互动为倡导,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主观性和参与性。在城市社区主要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室内环境安全、城市生态绿地保护、节水节电等宣传。在农村主要进行生态保护、农业废弃物利用、水资源保护、饮用水安全等宣传。此外,可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工业企业进行专题宣讲,把环保思想、技术、方法送到企业,在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增加环保知识的同时,把先进污染控制技术运用与环保意识提高结合起来。
2.4搞好“绿色化”校园活动
鼓励广大师生自发组建环保组织,自主开展环保活动,在活动理念上要求可持续性,比如,加强针对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时事宣讲;开展“节纸、节水、节电、废物回收”以及“少开一天车”等倡议;开展全校规模的绿色环保DIY大赛、节能宿舍评比、涵盖绿色校园建设背景以及低碳、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征文、演讲、辩论和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对校园环境进行环保规划;校园绿色植物介绍;校园绿地认领;有害垃圾分类处理;以及进行植树活动;开展相关知识宣传以及签名等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具有可持续性的、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吸收精神营养,牢固树立低碳环保意识,掀起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浪潮,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覆盖,增强群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品格,提升素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了解低碳生活新风尚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3.推行绿色教育的指导思想
第一,塑造放眼世界、身体力行的人人环保意识。在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实践中,要注重营造人人參与的绿色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各种层次的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确立国际化的绿色视野,自觉投身环保事业;另一方面,通过内容丰富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俭习惯,形成责任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成长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第二,树立持续发展、循环利用的绿色校园理念。通过废品回收、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环保活动,使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学生心中,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环保事业,形成一股持续发展、循环利用的绿色风尚。第三,养成参与科研、挖掘创意的环境教育观念。构建绿色校园文化要倡导科研和实践的统一,将环保领域科研项目与挖掘大学生丰富的环保创意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出环保科研成果,丰富创意活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良好态势。
4、结束语
绿色教育对于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高度重视,开展绿色教学,注重实践探索和理论提升,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落脚点的绿色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理念,学会文明生活。
参考文献:
[1]朱耀华:《创建绿色校园文化》,《教书育人》2009 年第11期.
[2]刘猛,龙惟定.“绿色大学”简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4):37-40.
[3]王志华,郑燕康.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83-86.
[4]曹清尧,郭清和,叶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18.
[5]宋维明,刘东生,陈建成.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3-68.
[6]杨金兰.高校环境教育问题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4(2):147.
[7]孙秀菊.创建绿色学校引领环境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39-40.
[8]朱本义.论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
[9]彭希乔.试析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J].节能环保,2011
[10]刘万里,鞠叶新.绿色校园发展建设策略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4(7):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