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零到整,因势利导

2019-10-08 06:30蔡克新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凡卡

蔡克新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既发展了语言和思维,又开阔了视野,同时还能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外国名篇名著”为主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进一步拓宽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单元选编了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以精读方式呈现的两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分别是安徒生和契诃夫的单篇作品;另一种是以略读方式呈现的两篇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采用“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整本书,体会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因势利导,激发阅读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是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学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和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如“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等描写小女孩外貌、动作的语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人物的命运。

为解决本课重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填写学习单的方式,来学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0段,说说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填写学习单发现每一次擦亮火柴的不同之处。(见表1)

学习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现实的残酷与幻象的美好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了起来,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在大年夜这样一个本应幸福的日子里,小女孩却在自己的幻想中死去了,她是多么可怜、多么不幸!此时一定会激发学生对小女孩、对弱者的同情,让学生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力量,感受名著的魅力所在。教师顺势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

同样,教学《凡卡》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虚实结合的手法,教师可抓住两条主线来指导,让学生分别找出信的内容和回忆的部分,通过读文和想象画面,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现状和乡下生活的幸福。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凡卡的乡下生活真的幸福快乐吗?为什么凡卡会觉得幸福快乐呢?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于是他们会在品读、讨论中得出结论:其实凡卡的乡下生活也是贫穷的,只是因为与悲惨的学徒生活对比而觉得幸福。由此,学生体会到了虚实结合和对比写法的作用。巧妙的写法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会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此外,两篇略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以故事梗概+精彩片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浏览梗概、阅读精彩片段后,适时引导学生猜想:鲁滨孙从船上带来的麦子经过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你知道他是怎样种、怎样收的吗?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又是如何教化一个野人的?汤姆·索亚这个顽皮可爱的形象,在原著中都有哪些精细的刻画?为什么会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这样的问题都会激发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唤起他们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二、循序渐进,加强自主阅读

如果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前提,那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就是关键。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不同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更要讲究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

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既是对全书脉络的全面把握,也是对全书相关方面的深度思考。首先,读一本书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人们对此书的评价。如《鲁滨孙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他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这本书是除了《圣经》之外再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根据1704年一名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的故事创作。学生对以上背景内容的了解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整本书。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

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读书计划,读一本书要多长时间,每天读多少页,读几遍,每遍重点读什么。同时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反馈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表2是笔者制订的整本书阅读计划。

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读书

读书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看封面,了解出版社名称、出版说明,不同版本的区别,然后再读作品的导读及序言。还要让学生明确读书首先要通读再品读,在通读中了解主要内容,在品读中揣摩人物形象、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等。了解主要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目录。若把读书比作游览,那么目录就是游览的“导游图”。如《鲁滨孙漂流记》的目录:沉船—鲁滨孙漂流到海岛上—堡垒一地震—在海岛上探险、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园—在海滩上看到奇怪的脚印—发现吃人的野^、—拯救“星期五”—与野人战斗—发现一艘英国船一鲁滨孙得救重返人间。学生在阅读目录时会发现,把目录的内容整合起来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师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让他们思考如下问题:鲁滨孙在岛上遇到了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是如何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并在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的?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批注、思考等方法品读精彩部分,明白鲁滨孙是如何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理性思考的,他是怎样把自己的幸与不幸、环境的好处和坏处排列开来,然后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生活的?最后要思考全书主要写了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有了这样的思考,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对话,产生思想共鸣,最终明白不只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甚至对于一首歌、一幅画……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考方式:写什么一为什么写一怎么写。把这个易于理解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受益终生。

5.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悟、收获

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还可以采用批注圈画、填写学习单、画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方法,这样才能在阅读中体会、感悟、收获。可以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可以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诵读,可以抓意境描写一边想象一边阅读,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人物性格、赏析写作方法……在与作者对话时产生共鸣,获得感悟,体会阅读的快乐。如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学生一定会被鲁滨孙不畏艰险、坚强、聪明能干的精神所打动,一定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而产生深刻感悟,鲁滨孙的精神也必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学生在课内大量的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只要积极努力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鲁滨孙漂流记凡卡
凡打不倒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凡卡》续写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鲁滨逊漂流记
枧潭漂流记
漂流记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