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浙江)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2019年1月发布的《2018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全市共有河道43104条,长28778.36km,面积504.3799km2,河湖水面率9.92%。上海市河道按管理属性可分为市管、区管、镇乡管、村级等四级,各管理等级河道特性统计见表1。
表1 2018年上海市各管理等级河道特性统计
事实上,上海境内市管河道除黄浦江、大治河及省界河道如太浦河、拦路港、红旗塘等河道较宽外,大部分河道宽度在50~70m之间,如著名的苏州河宽60m左右,而其余区管、乡镇一级河道宽度在10~30m。由此可见,上海河道总体规模较小,而上海主要疏浚市场集中在区级、乡镇级河道,因此造成疏浚工艺长期以来有其特殊性。上海市主要河道(湖泊)分布见图1。
图1 上海市主要河道(湖泊)分布
河道疏浚历来是上海市水务局河道综合整治中的重要内容,各级水务部门或乡镇一般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河道疏浚或3年轮疏。近年来,上海先后开展了万河整治、美丽乡村、黑臭河道治理、打通断头浜、劣Ⅳ类水体治理等专项河道整治工程,河道疏浚财政投入可观。
根据调研,青浦区2018年完成河道疏浚350万m3,常年需疏浚150万m3;闵行区常年150万m3;嘉定区常年200万m3;徐汇区(中心城区)常年8万m3。据统计,上海16个区(7个中心城区,9个郊区)常年共需疏浚河道土方约1500万m3,市场规模可谓不小,其中大部分工程属于郊区河道。
2.2.1 排干疏浚
长期以来,排干疏浚是目前上海市内河中小河道疏浚的主流工艺。将河道筑坝排干后进行水力冲挖的疏浚方法具有施工状况直观、质量易于保证、垃圾清除彻底等优点。其缺点是需要临时围堰施工,影响汛期安全、河道通航及河道生态系统,且需要较大的排泥场,安全文明施工形象较差。水力冲挖河道实景见图2。
2.2.2 船舶水下疏浚
上海市内河中等规模河道,如市管、区管河道,一般兼具航运功能,其水下疏浚主流工艺选择反铲式(抓斗式很少)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在上海内河疏浚工程中较少采用。这与邻近的江苏、浙江两地有一定的差异。反铲式挖泥船适应性较强,但对水体干扰大,技术含量低,河道断面质量控制及检测手段也比较落后。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实景见图3。
图3 苏州河底泥疏浚
2007年启动的苏州河环境整治三期工程,在先期的中试实验中,绞吸式挖泥船也曾实验使用,但因苏州河垃圾较多、绞刀头部容易堵塞等原因最终弃用。考虑到苏州河底泥存在严重污染,为减少水体二次污染,施工中对反铲式挖机头部加装环保罩来提高环保效果。
2.2.3 其他新工艺
前不久,上海市中心城区如徐汇区在龙华港、蒲汇塘项目中采取了先用挖泥船清理河底固态垃圾,再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清扫式施工的方案;而在日晖港等项目中采取了生态清淤方案,整个方案的主要设备包括气泵吸泥船、脱水船以及驳运船等,整个挖运流程在河道内即可完成,不需要占用岸上空间。但类似新工艺的尝试尚未大规模推广。
2.2.4 底泥处置方式
完整的河道疏浚工程还包括河道底泥的处置。上海市淤泥处置大多采用直接泥塘吹填的方式,泥塘用地一般为工程邻近的农村低洼地或鱼塘,自然晾干。遇特殊情况,如苏州河三期工程因底泥污染问题,底泥外运至临近东海的老港垃圾填埋场进行封闭填埋,水上运距达100多km。当然,也有结合圈围造地工程直接消纳内河疏浚土方的案例,但随着围海造地工程的不断减少,现在已很少采用。上海市浦东白莲泾河道淤泥填埋场实景见图4。
图4 浦东淤泥填埋场实景
上海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立项一般以单条河道作为批复对象,受制于投资规模,单条河道也往往分期整治,每期长度常在2~3km左右,逐年先后完成。河道疏浚作为附属工程实施,和主体结构参与完工验收评定,工期较紧张,其疏浚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万立方米,多则几十万立方米。
此外,疏浚工艺及淤泥处置方式设计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多年来,动辄水力冲挖+泥塘填埋,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采用较少。因此,常年疏浚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其综合单价在50元/m3左右。但近年来各类成本大幅上升,泥塘租地越发昂贵,疏浚综合单价也偏低。
与全国水利大省不同,由于历史原因,上海市场内河疏浚专业承包单位严重匮乏,现状水利施工企业基本无自有疏浚设备。上海航道局虽然综合实力强大,但旗下多为大型疏浚装备,从事大江大河疏浚工程,适合中小河道的疏浚设备也投入不足。上海内河疏浚多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临时租赁的各类疏浚船舶,设备一般比较陈旧,技术落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国家对生态环保的日益重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泥塘借地越来越难且成本高,疏浚土方消纳是上海市各区目前普遍反映难度最大、最集中的问题。而且,为节约成本,泥塘借地后一般要挖深4~6m,修筑的围堰安全如无法保障,一旦溃坝将直接威胁到周边环境,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事件。征用的泥塘淤泥吹填后土地至少闲置2年以上,后期地块如要开发利用,处理成本也较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投入巨资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疏浚工程蓬勃兴起。疏浚市场也逐渐发生演变,由过去作为结构工程附属、工程项目偏小、工期要求紧张向打包疏浚、扩大工程规模发展。如浙江省嘉兴市北部湖荡整治及河湖连通工程(秀洲片)PPP项目涉及36个湖荡,项目疏浚工程量为1402万m3,其中河道清淤量为91万m3,湖荡清淤量为1311万m3,疏浚工程总价约8亿元。
河道疏浚现代挖泥船先进技术体现在先进的施工控制技术、先进的挖掘机具、现代化管理技术,如挖泥船 GPS定位技术、水下地形测量及成图技术、挖泥船操作集成控制技术以及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等。经过调研,适合上海中小河道疏浚的几种先进装备有以下几种。
4.2.1 荷兰IHC海狸4010型绞吸式挖泥船
该船(见图5)为成熟的定型绞吸式疏浚船舶,技术先进,大小适中,适合中等规模的市管、区管内河通航河道,如苏州河。
图5 绞吸式挖泥船(可环保改装)
4.2.2 荷兰ICE螺旋吸头疏浚泵
螺旋吸头疏浚泵钻头采用阿基米德螺杆泵原理,当螺旋钻的头部扫过河床时,泥浆悬浮在螺旋钻的内部,通过螺旋的转动向泵的吸入口移动,泵的每一次运行都会清除10~20cm厚的泥浆。可通过挖机改装,便利操作,适合规模较小的农村或城区内河疏浚。图6为螺旋吸头疏浚泵工作照片及底泥处理步骤。
图6 螺旋吸头泵疏浚及底泥处理解决方案
4.2.3 生态清淤机器人
德国某公司研发了一种生态清淤方法,即采用现代化的淤泥抽吸装置(清淤机器人),在岸边遥控操作,对河体内直接进行淤泥抽吸,淤泥清理过程中只产生极少量臭味,对周围植物生态体系不会造成破坏。该装置可拆卸组装,适合交通不便的封闭水体或黑臭河道生态清淤。图7为清淤机器人工作示意图。
4.2.4 底泥处置新技术
疏浚土的处理和利用源于20世纪70年代,疏浚土是一种资源而不是废弃物这一理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国内外常见的是采用离心脱水机或压滤机进行脱水固化,固化后土体含水率可达到30%以下,可以直接运输或资源再生利用。板框式固液压滤脱水机及固化后土体见图8。
图7 清淤机器人工作示意图
疏浚工程通常作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受重视程度较低,工程投资规模一般不大。建议在日后的河道综合整治中,结构工程与河道疏浚剥离,河道疏浚尽量避免分期实施。或区域内成片河道疏浚作为独立工程内容进行批复,统一规划,以扩大工程规模,推进疏浚技术革新。
图8 板框式固液压滤脱水机及固化后土体
上海内河疏浚市场应避免私人化、个体化,应鼓励并培育一支专业化且具备较强实力的疏浚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装备及持续科研投入能力,以匹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当前应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河道疏浚+淤泥处置”生态环保方案,力求技术先进、绿色节能、生态环保,达到淤泥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再生利用的目的。如:针对河道建筑垃圾较多,可采用“垃圾清障船+绞吸式挖泥船+淤泥固化”的组合方案,研究开发水上淤泥固化船,以减少岸上土地征用。
土方消纳原先主要由各个施工企业自行解决,但今后难以为继,应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全市统筹规划和协调处理。比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若干个集约化的淤泥固化工厂,一定范围内的淤泥集中进行干化处理,缓解泥塘粗放回填的各种压力。处理后的干土统一调配,充分利用上海市先进的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多部门联合统筹应用于道路回填、园林绿化、生态廊道等。
上海市内河中小河道疏浚多年来因河道较小,投资规模不大,且综合单价较低,其疏浚开挖及底泥处置长期沿用传统工艺,与新时代生态环保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市水务相关部门、设计及施工企业,应统筹考虑河道底泥疏浚及处置,根据不同的河道属性及工况条件,大胆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装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