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茹麟
摘 要:现如今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人们对于社会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出来,社会工作者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是以解决社会的基本问题为前提,体现了它的实践性与实务性的基本属性。本文就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出发,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模式和路径,给予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参考和经验。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思考与建构;策略
一、社会工作实践性的意义和价值
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我国进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越来越高,很多新的问题涌现出来,例如说贫富差距、家庭琐事问题、老人和儿童的日常照料等等,还有一些之前没有被关注过的孤独症、抑郁症、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这些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的不和谐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看似微小,但它对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上海,他们急需得到帮助,而他们的帮助者就是这些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西方先进的国家已经具有有了成熟的发展模式。社会工作是老百姓日常帮助的福音,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践上来说,大多数的学校还停留在填鸭式的死板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明显的重视,有些学校进行了开放式的實验社会工作教学,然而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和社会服务中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由于我国在社会工作者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教育方式设置不合理,课程比较单一,教育手段比较单调。在很多的培养人才方案中,实践理论的学习占用了大量的课程,而实践教育的培养则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其次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没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针,过于大众化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就是他的学生实践基地以及实验室的设置不够充分,实训效果较差,资金投入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建构
(一)完善社会工作的教学实践内容
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中理论知识,只能作为学习的基础,而最重要的则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实践的教学首先要设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教育时间,学生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参加实践工作后,及时进行总结,把课上的学习与课后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其次在课堂的实践模式上可以采取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模式,通过情景模拟再现社会中的案例,学生与老师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互动模拟,在模拟结束后再写出心得,让全班同学进行模拟总结以及案例的讨论,而身处地的感受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角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能够展现自己的特色,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巧与实践能力,最后要进行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多参加一些丰富的志愿服务与社会活动,从而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二)开展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不仅要积极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还应该积极与社区、媒体等方面进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志愿者、服务者的身份进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帮助学生们真正体会社会实践中各种问题,此外,学校与教师还要对于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一些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们通过论文或者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实践成果,从而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
(三)强化社会工作的教学师资力量
优质的教学师资体系是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社会学专业的学习中,除了依靠本校的资深教师进行指导,还应该积极寻找外校的资源,从而壮大和优化本校的师资力量,并且要加强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教育质量,保证学生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四)规范社会工作的教学管理
标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学生们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也为学生的成绩考核和实践检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课外工作实践,都要努力做到标准化和可操作化,规范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学生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
四、总结
社会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案主”为中心,一切从当事人出发,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公社会工作者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将自己融入案件中,尊敬案主的尊严,维护案主的权益,支持和理解案主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培养出一个出色的社会工作者,对我们的教学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我们培养出可以利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去救人的方法与技巧的优秀学生,还需要能够真正融入到案主的情感中,通过各种方法例如心理学方面的帮助为救助对象改变困境。在实际的社会经验中,不能只照搬他人的经验,而是要设身处地的进入到案主的实情中去,从而灵活运用有效的策略,使得救助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更加适合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努力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双优的社会工作者,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J].社会工作,2007(4):10-13.
[2]刘丽晶.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育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100-102.
[3]荣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4):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