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快,国际交流更加广泛,英语学习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力。
【关键词】高职;思维导图;英语学习力
【作者简介】高翃(1981-),女,江苏宿迁人,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二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和英语教育学。
一、背景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复旦大学原校长杨家福教授曾说过:“一个大学生在毕业离开大学的那天里,她在这四年里所学的知识有百分之五十已经过时,所以未来个人学习力将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只有具备强大的学习力才能走到哪里都可以生存并领先他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埃德加·沙因也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习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何等重要。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力应当成为老师关注的问题,怎样在高职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英语学习力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特点
1.英语学习力。英语学习力不仅仅指英语学习能力,它通常指的是在英语学习中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要素的构成。
2.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特点。
(1)高职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足。高职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情況。一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运用的机会,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英语考试只有及格就可以,因此在学习上有着极大的被动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上听不懂,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太多,这类学生“惧怕”英语,基本放弃英语学习。
此外,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高职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在动手类的、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上,喜欢参与,喜欢表现。而目前高职英语课堂中,英语基础相对本就薄弱,学生的主体位置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调动,许多知识、文化的东西让老师不得不在课堂上灌输,遏制了学生的参与,英语课堂互动难以保证。因此造成了高职英语课堂失去“活力”和“生气”,学生在课堂上自然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缺乏。
(2)高职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毅力不够。毅力就是一张持久力,在高职的入学考试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表现出很大的英语差距,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英语学习态度和英语学习习惯不同。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英语学习习惯,何以谈得上“毅力”,因此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毅力远远不够。
(3)高职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待培养。进入高职以后,英语课文难度大幅度增加,文章的逻辑思维更强,知识面更广,句法结构更加冗长,文章的欣赏性和实用性有所增强。这对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课堂中,高职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学会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工处理信息,也就是对信息可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联想、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并且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
综合如上所述,反映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力亟待培养。学习力是一种能力,能力不仅需要通过学习,更需要经过长期的有意识训练的才能获得。而思维导图正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工具进入高职的英语课堂中。
三、思维导图及其应用
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由被誉为“记忆之父”的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博赞认为: 思维导图是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赵国庆认为思维导图通常有5个基本的特征:(1)焦点集中——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2)主干发散——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发射;(3)层次分明——分支有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写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节点相连——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结点结构;(5)使用颜色、形状、代码等。
2.思维导图的应用。思维导图又被称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图,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路整理和提炼的过程。它不仅给读者呈现知识结构,还展示了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我们要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思维导图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比如,在就文章内容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需要分析文章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文章分为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是属于什么样的关系?并列关系,还是属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递进关系,还是对比对照关系等。不同的思考方法将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导图。下面以高职英语第三册Unit 5《Dolly Scientist Plans to Clone the Scottish Wildcat》课文的第一部分为例,介绍一下在课堂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
Dr. Bill Ritchie, a member of the team that cloned Dolly the sheep more than fifteen years ago, is turning his attention to helping save one of Scotlands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the Scottish wildcat,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Scottish tiger”.
Dr. Ritchie is working on a new cloning technique. It is hoped that this technique will become a template for other plans aimed at cloning endangered animals,.
The Scottish wildcat is now seriously endangered because of the loss of habitat and hybridization with the domestic cat. These problems have resulted in an estimate of only four hundred animals remaining in existence.
(1)寻找中心议题。设问:what is this part about? 回答:Dr. Bill Ritchie. (2)根据文章线索寻找二级层次、三级层次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关于“Dr. Bill Ritchie”,文章介绍了什么?介绍了他曾经是多利羊的克隆科学家之一,现在正要致力于新的技术,拯救濒危动物-苏格兰野猫。那么苏格兰野猫的现状是什么呢?由于栖息地的缺失和与家猫的杂交,造成了苏格兰野猫大约只有400只存活。(3)着手构图。根据上面对文章的分析,学生构图如下:
(4)运用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分析其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四、思維导图对英语学习力的作用
通过思维导图的创作,在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学习力,把英语学习培养成一种稳定的习惯。
1.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思维导图聚焦个别差异,崇尚独立原创。无论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在创作过程中都可以毫无压力地把思维导图的创作当作是一件有趣的,类似“涂鸦”的事情,可以充分利用色彩、图片、线条、文字、符号等各种元素自由地、充分地、尽可能地创作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所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由原来抄写、被动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调动了高职学生左、右脑的思维,满足了高职学生动手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英语学习动力。
2.帮助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毅力。学习的毅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目标的追求和内心的坚持。
比起文字,思维导图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确立创作的目标。创作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目标容易达成,可让学生不再惧怕英语,有着“想做”并“做下去”的想法,这种想法长期的坚持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发展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
3.构建丰富准确导图、提高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它可以是“词汇”为中心议题的思维导图,可以是“语法”为中心议题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对文章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或者是作为复习来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需要反复地、主动地思考,从学习内容中提取出最合适的关键词,和在思维导图中安排最合理的位置,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利用图像和颜色,将知识的重点在图像上进行标注,这样的一个制作过程正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锻炼的过程。因此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以有效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动力,发展毅力,培养能力,逐渐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玛丽,凯里·琪,林文静,译.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4]胡存华.关于思维导图激发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5]赵国庆,陆志坚.关于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4(8).
[6]Harkirat S. Dhindsa, Makarimi-Kasim O. Roger Anderson. Constructivist -visual Mind Map Teaching Approach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Cognitive Structures[J]. Sci Educ Technol,2011(20).
[7]沈华梅.思维导图在职高英语中的实证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