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2019-10-07 14:20杨晓晗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摘 要】 通过研究近几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据,发现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化解风险的对策。将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虚化在银行和他人之间进行流动来转移危机;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催收不良贷款来缩小危机;对贷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来化解危机。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资产;对策

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金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的金融领域每时每刻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这是由于我国企业的筹集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需求决定供给,所以也就有了我国的四大商行即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但是如何缓和不良贷款率的逐年攀升现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市场改革时期所面临的最为激烈的挑战。因此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对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自2003年以来持续“双降”,然而从2011年10月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从原本的“双降”逆转为“双升”,截止到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创近五年来新高。并据最新数据表明,虽然截止到2018年年底,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规模都略微有所下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有所缓解,然而预计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将维持在2%的水平。这些数据迫使我们必须对不良贷款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更为精准的关注和做出相应的对策。

纵观世界金融史上银行运营失败的经历,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银行经营失败贯穿着整个金融历史的时间轴,最早的银行倒闭事件可以追溯到14世纪巴蒂家族的弗洛伦萨银行(Bardi Family of Florentine Bankers),由于英吉利政府没能及时归还该银行的数额巨大的贷款,而最终致使其倒闭。其次就要提到距离我们最近,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金融危机就是最为典型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它最初显现是在2006年,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倒闭,投资基金封闭,股市剧烈动乱,一直到2007年逐渐波及欧盟,日本最后殃及全球所有国家的金融危机。这些金融史上的失败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各大商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定要重视不良贷款所形成的不良资产的管理问题。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

1、法律因素

观察现如今的法律条文,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我国银行贷款债权人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这是因为法律没有赋予商业银行足够的参与企业破产清算来尽可能收回借款的权利。当企业经营失败导致破产清算时银行不可以加入清算组。这就对商业银行十分不利,收回贷款的可能性也极大的降低。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条文还会给一些企业逃避偿还贷款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企业通过形式上的解散、分立、被撤销、兼并或者破产来逃避偿还银行贷款。

2、已取得贷款的企业进行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

我国许多企业在取得商业银行贷款后疯狂的扩大投资以及进行产能的扩张而并不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能力和时刻变化的市场。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这种行为才也有可能奏效,一旦遭遇经济增速变缓就会导致企业巨额亏损,这就产生了双重滚动性的负效应。一旦这种模式出现商业银行只能不停的增加贷款,如果不这样做银行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就无法回收,久而久之,银行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不良资产,最终引发借贷危机。

3、政府不合理的干预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不仅要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反应市场的需求还要考虑发放贷款所带来效益和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方面的经济活动时受到的政府的干预和条件约束过于繁琐这势必会导致贷款项目的收益率不高,长此以往就会最终导致银行业产生的亏损以及形成一定的不良贷款。

二、内部管理因素

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失误是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银行只重视经营业务的发展,在发放贷款时缺乏科学谨慎的项目风险评估;部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部门对已批准的贷款的使用效率,贷款客户的重要信息变化缺乏切实可行的风险监控措施以及贷后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企业将贷款用于购买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从而将货币转化为实物,这时银行就产生了不良贷款,并转化为企业滞销的商品,流通中的实际物品减少,而同时信用膨胀,市场上的货币量增加,进而导致物价上升,最终导致通货膨脹。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会导致大面积的不良资产,即为资产虚化,直接造成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使商业银行无法收回贷款利息还要负担储蓄存款的利息,加剧了商业银行经营资产运作难度,不良资产中的损失类贷款直接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损失,冲减了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造成核心资本的急剧下降,造成商业银行与监管标准的距离,形成了经营中的呆账。

(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不足造成资金运转困难,商业银行要资金流动量大,流动性强,如果一旦达不到这些条件,就会给社会传递错误信息。经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但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还会影响客户的信心,极易发生挤兑现象,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倒闭。

2、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基本对策

(1)将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虚化在银行和他人之间进行流动来转移危机。这包括将贷款危机转移给客户。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提供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进行部分风险的转移。将贷款危机转移给第三人。即由第三人提供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将贷款危机转移给保险机构。即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商业投保的方式,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将贷款危机转移给其他机构。

(2)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催收不良贷款来缩小危机。不良贷款一旦大面积形成,就必须要对不良贷款的质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对于阶段性不良存款可通过贷款的信贷政策予以扶持,盘活不良贷款,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依法催收,确实无法收回的应积极通过呆账予以核销,通过拨备抵补不良存款。同时可以推行银行债券社会化,对不良资产按一定价格出售给企业和个人。

(3)对贷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来化解危机。从处理贷款抵押物中取得补偿,或因拥有抵押权在破产财产清算时优先受偿。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从保证人那里取得经济补偿。从保险机构获得补偿。动用贷款呆账准备金。使用银行坏账准备。用银行自有资金承担。

所以,我们可以对以上对策进行总结来尽可能减小不良贷款所带来的后果,商业银行在对不良贷款进行管理时要做到:

(1)贷款客户多元化,分散化。也就是说要将贷款分散的贷给相互联系不大的企业,进而将所谓的“传染效应”尽可能的降低。即在进行相应的贷款经济业务时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把贷款分散到不同的生产领域并且还要求在相同领域中尽可能分散到多的相互独立的借款人中,以“加拿大商业银行破产案件”的教训。

(2)根据经济发展制定正确的贷款政策。在经济周期处于增速较快的阶段,此时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大幅度上升,所以在这一阶段银行可以将一些资金投放于企业贷款来获取收益;相反在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的时候,商业银行也要随之制定较谨慎的贷款政策。

(3)必要时商业银行要成立一支专业的小组来对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而且要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以及广泛的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将不良资产证券化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4)认真做好贷款项目,贷款客户的评估,选择优质贷款客户。

(5)加强对贷款市场预测。客户贷款市场的需求是有一定规律的,商业银行要对自己客户的资金需求进行调整和预测,进而对不良贷款危机实施有效的事前控制。

(6)培育商业银行的核心客户。如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和个体工商户往往有较强的信贷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就可以拥有特定的核心客户赢得他们的信任。

在2019年商业银行应对以下领域的信贷风险加以关注: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行业,比如专业设备,通用机械,农产品加工,计算设备,电子制造等。承受的债务压力非常大的房地产企业。小微企业的盲目扩张形成的不良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 陸岷峰著.商业银行危机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2.

【作者简介】

杨晓晗,女,汉族,西藏民族大学本科在读,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