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不足与反思

2019-10-07 14:31张玉花
新一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承天寺新知窗户

张玉花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对组织课堂教学、实施课堂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决定作用。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时间、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方式、叫答之后的评价环节等方面要认真思考,准确把握。

关键词:课堂提问;不足;反思

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对组织课堂教学、实施课堂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提问是师生会话的主要表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会话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教学理念和课堂生成等各方面的差异,部分语文老师对课堂提问的把握往往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时间、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方式、叫答之后的评价环节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不足。下面以一位老师讲授《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篇课文时的课堂提问为例。

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问题的提出缺少相应的铺垫

先看看课堂实录:

师:上课!今天我们要上的哪一课?

生:《记承天寺夜游》。

师:从标题看,作者想去哪里玩?

生:承天寺。

師:(课件展示承天寺画图)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生举手)好,xxx

生:(读课文注释一)

师:谁来说说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生1:晚上不回来睡觉的情况下。

生2:在寺庙赏月。

生3:出去找朋友玩。

生4:闲着没事干。

课后与任课老师交流,老师的初衷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但是,显而易见,四个同学的答案都似是而非,马掌钉在屁股上-----离题(蹄)太远。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提问之前,没有做相应的铺垫。

这位老师在第二个班上讲授这一课时,注意了提问前的铺垫,结合课文注释一,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经历,重点强调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再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学生便能够答出“被贬”这样的关键词。

二、追问环节偏离主题

接着看课堂实录:

师:苏轼一个当官的为什么不忙?

生:是个闲官。

师:他那有才,为什么做闲官。

生:当时封建社会落后。

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落后?

生:(沉默)

师:当时王安石兴新法,作者苏轼写诗讽刺“新法”,入狱,后被贬,心情不好。所以写下这首诗(口误,不是诗)。

老师本来是想引导学生回到写作背景上来,体会当时作者“被贬”的处境,“不好”的心情。结果呢,学生答非所问,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学生无话可说,只有集体沉默。公开课出现学生集体沉默这种冷场的尴尬局面,老师心里难免紧张,一紧张,就出现了把这篇文章说成“这首诗”的口误。这样的追问偏离了文本,就是画蛇添足了。

有效的追问,应该能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把握文本思路,活跃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在更高层次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火花,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强度,而不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忽略个性化

读完课文之后,老师让学生逐句翻译。再看看课堂实录:

师:好,不错,大家再体会一下,该停要停啊。现在来翻译

生:“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为: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月亮照到了窗户……

师:(打断)是窗户吗?

生:(齐)是门

师:对,古代的“户”就是“门”的意思。再找个同学接着翻译。

不错,《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是把“户”作“门”来理解,这一句翻译为“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但是,学生的理解完全错了吗?

其实,对句中的“户”作何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有人说是“门”的意思,有人说是“窗户”的意思,也有人说是“住所”的意思。解释为前两者的居多。

结合本文,不论是从情理上体会,还是从事理上分析,“月色入户”的“户”还是解为“窗户”比较符合实际。比如,吴功正先生在解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时,对“解衣欲睡,月色入户”中的“户”就是作如此理解。他在文中说:“作者正欲入睡,忽见清凉的月色,窥入窗户。”“户”作窗解,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例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意思是:月儿转过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可见,课堂提问的评价应有课堂机智,要随机应变,不要人云亦云。假如学生的回答不够清晰、不够正确和全面,教师也应认真倾听,努力发现学生答案中的积极因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挫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当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如果他的答案跟教师预期的不一样,一定要仔细思考,判断正误。要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应当肯定他不一样的思路、过人的勇气等。应当有欣赏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不是以批判性的评价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

猜你喜欢
承天寺新知窗户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擦窗户
爬窗户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窗户知多少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