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萍
摘 要:课堂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把知识点传授学生,此填鸭式教学不可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好好利用这四十五分钟,授人以渔。所以我们既要好好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应该结合目前我国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发展趋向去设计好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性格特点;思维发展特点;数学认知结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虽然在初中课堂中,每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是要上好一节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所以本文如何针对初中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一、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严密性和科学性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完全以理论为主了。美国实验心理学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的疑难抽象处,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富于感染力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进而优化教学内容和目的。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法。实验在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是常用方法,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因而排斥实验。但是许多数学发现都源于实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因而将实验引入到数学教学当中,对学生思维过程及数学思想的培养都十分有利,只有让学生亲自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更易于让学生掌握。就像九年级数学综合题中求两个图形运动过程,重叠部分的面积,只有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整个知识点就更加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计算。
二、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其认识的特殊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以间接经验为主,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前人经过漫长岁月发现、发明的数学知识。二是学生的认知条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使学生能够避免或减少许多认识上的失误。三是学生的认知任务不仅仅在于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外国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学生在考试中表现良好,但忽视创造性能力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个性发展导向。在课堂教学中,在教材组织上,应当努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在他们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三、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即所谓数学的认知结构
每个中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各有特点,个人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指数概念时,短期的认知结构变量可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能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但对其概念和理论较为含糊;第二种是能比较熟练的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也能讲述有关理论,但不明白为什么要推广指数幂的概念与运算;第三种是概念较清楚,运算也熟练,但仅仅停留在明白规定新指数幂的意义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掌握教授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善于分析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且达到最佳点时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除了自身的认知结构以外,还有学习动机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个由近及远,由不完全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由于动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中学生年龄的特征,持续注意力一般都有限制,这在课堂教学中如此,对于某一阶段的学习也是如此,例如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时感到枯燥,认为与小学里学习的运算法则有类似之处,产生松懈情绪。因此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具体的做法有,一,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二,组织好教学内容,使课堂容量、难易适当;三、激励学生参与,讲解应深入浅出,有重点,有条理;四、注意揭示思维过程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性;七、注意对学生的错例进行分析,等等。
此外,逆反心理在中学时期较为明显。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存在解题思路狭窄,方法单一的缺陷和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的现象。故而教学时应该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这种思维具有追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答案,以及流畅性和独创性的特点,不仅可以使學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克服思维刻板与僵化,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变式与变形的教学;二是提倡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三是加强发散思维的练习与考查。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转型的过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转变思想,切实改变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了解并合理利用学生的思维、性格特点,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程晓亮,刘影,教学与评价研究 数学教学论.杨作东本卷主编,中国基础教育年鉴,人民出版社,2012-2015,23-24,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