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舒贻:“以画治病”的暖心医生

2019-10-07 12:26王玉琴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莉莉漫画男孩

王玉琴

福建女孩游舒贻,在医院做实习医生时经常接触一些有认知障碍的病人。他们多数沉默寡言,对医护人员持排斥心理,甚至有些敌意。游舒贻独辟蹊径,用自己所画的呆萌漫画,不仅意外成功“俘获”了一些特殊患者的心,甚至成了治疗的“利器”。她还计划根据绘画设计一款手机软件,让患者出院以后在家里也能进行康复训练。有关专家称赞她,以绘画做“药”打开康复治疗新世界,很有创意!

画画一个月,“哑巴”女孩终开口

今年23岁的游舒贻,出生在福建漳州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从小就喜爱唱歌跳舞,尤其爱画画。游舒贻的妈妈是学习美术的,经常教她画花草、小鸟、鱼儿以及童话中的神笔马良、白雪公主等等,后来她又迷上了书法,被街坊们称为“小才女”。

2015年高中毕业后,游舒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了让学医没那么枯燥,酷爱美术的她,在上课时会在笔记本上画出器官解剖图,便于理解记忆。看到游舒贻的画,同学都觉得很惊讶也很有趣。

2018年11月,游舒贻来到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实习。实习到第四个月,根据医院安排,她轮转到了作业治疗部。所谓“作业治疗”,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通过一些作业活动,对身体上、精神上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

一天上午,游舒贻的同事接手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12岁的漂亮女孩莉莉。只见小姑娘坐在轮椅上,一侧身体不能动弹,声带也因插管受损。莉莉因自身的疾病导致性格比较内向,对医院有恐惧感,对治疗也很抗拒。任凭医生怎么问,女孩就是低头不理,让医生在治疗时无从下手。游舒贻在与女孩家属了解情况时,女孩的妈妈告诉游舒贻,莉莉的性格本来是很开朗的,平时爱说爱笑。可是因血管畸形突发脑出血,手术后右侧身体偏瘫。受此打击,莉莉一下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心事很重。就连爸妈问她什么,她也显出一种不耐烦的样子,有时理都不理。

看着眼前这个像绘本中一样美的大眼睛小姑娘,小小年龄遭遇这种痛苦,游舒贻心里很难受。在为莉莉感到惋惜的同时,作为实习医生的游舒贻,对她也多了一份关注和牵挂。游舒贻知道,在康复治疗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正常沟通,医生的康复指令就不能实现。那么莉莉对什么感兴趣呢?游舒贻灵机一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或许都喜欢漫画!游舒贻将想法告诉了治疗师李娴,李娴也很赞同,便对她说:“是啊,不如你画几幅画让莉莉看看,然后试着和她沟通一下,也许会有效果!”

最开始,游舒贻画了网上流行的表情包“穿秋裤的小鸡”。先用黑笔画出轮廓,再用黄笔、蓝笔给小鸡上色,“一边画一边提醒她注意我在画什么,用哪种颜色的笔。”但这个小姑娘只是毫无表情地从旁观看,仍然不说话。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游舒贻尝试了动物、星星、花朵等图案,她每天花一个小时给莉莉画不同的漫画。渐渐地,小姑娘脸上舒展起来,看得津津有味。一天,在需要上色时,女孩突然给她递了支笔。游舒贻心中暗喜,莉莉愿意跟她互动了。这些天接触下来,她发现小姑娘虽然不爱说话,但好奇心很强,“听我讲一两句话,就会转头去看其他人在做什么。”为了让莉莉更加专注,游舒贻想了个办法,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卡通形状,然后引导她选择喜欢的颜色涂满空白处。

因为长时间住院治疗,莉莉的数学能力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水平。游舒贻便把枯燥的数字加减,转化为可爱的糖果算式,在纸上绘出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小姑娘计算。从10以内的加减,逐步增加到20以内。

终于,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莉莉终于愿意开口讲话了。“她第一次开口是叫我姐姐。”莉莉和医务人员的互动也在慢慢增多,病情也逐渐好转。莉莉的妈妈明显感受到,女儿比之前开朗了!出院时,莉莉哭得一塌糊涂,怎么也不愿意离开游舒贻这个“医生姐姐”。

温暖鼓励,偏瘫男孩敞开心扉

游舒贻没想到,自己的绘画兴趣,与本来毫不搭边的工作,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用漫画化解病人认知障碍,过去她只是在新闻中看到欧美医生采用过这种方法,据说收到了不错的疗效。那么,自己何不在国内大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指导她的医生也觉得游舒贻的想法很新鲜,鼓励她勇敢尝试。

2019年春天,游舒贻遇到一位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这是个22岁的男孩,因为出车祸腿被撞断,手术后可能要留下半偏瘫的终身残疾。听到这个消息,他交往几年的女朋友离他而去。受此打击,男孩的精神处在崩溃的边缘。他经常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偶尔说话,眼神却不和别人对视,一句话重复好几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就连前来陪护他的父母,也颇感无奈。

游舒贻安慰两位老人说:“无论是谁住院时间长了都会烦躁,发脾气很正常,而且遇到车祸、失恋的双重打击,这种压力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穩定住了患者家属的情绪后,游舒贻开始尝试着和男孩沟通,不料,沉默寡言的患者根本没兴趣接她的话茬。

见对方不理自己,游舒贻为吸引他的注意力,就在男孩身边画起漫画来。没有鲜艳的色彩,略显稚嫩的画工,却渐渐引起了男孩的兴趣。见男孩有了兴致,游舒贻便用线条简单、形状宽大的卡通图,让小伙子拿不同颜色的画笔填满空白处。当他可以适应填色练习后,游舒贻尝试增加难度,设计了线条复杂、形状紧密的花朵,“要求他一朵一朵地涂,而且每一层要用不同的颜色。”因为偏瘫,男孩的右侧肢体无法活动。游舒贻知道,患者的康复目标,就是保留健康一侧的功能,手部需要训练做精细动作。

治疗期间,男孩如果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或者情绪不太好,游舒贻就会画漫画鼓励他。2019年4月,男孩过生日那晚,游舒贻还请一位同事为他弹吉他。当幾名医护人员一起唱起生日歌时,这个男孩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激动地哭了起来。

以画做“药”,打开康复治疗新世界

游舒贻平时接触的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既有七八岁的儿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用呆萌漫画当“药”逐渐上手后,女孩继续扩充其用途。她介绍说,“通常情况下康复科接到患者后,会通过图形、文字来测试认知水平,对患者进行一个综合评估。以前,作业治疗部用固定的表格模板来测试,即使有图形也是黑白色的动物图形。”可后来她却发现,这样的测试表格不够有趣,可能会让本来就恐惧不安的患者更加紧张。

于是下班后她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一套彩色的漫画组图,更新了测试问题。如:“你心情好吗?”“你最喜欢吃什么?”“哪个是牙刷?”……近10张漫画,形象生动地画着各种回答选项,让对方从漫画中作出选择。其中“你最喜欢吃什么?”的图上,就画了水果、肉和蔬菜,让患者选择,十分生动有趣。这组图也适用于所有需要评估的患者,“用这些图画,会增加患者的兴趣,沟通做测试时更顺畅。”

专家王于领对游舒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当患者语言表达有障碍的时候,医生就要采用眼神、手势或者其他媒介来进行互动沟通,绘画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媒介。绘画疗法尤其适合不善言谈、对言语治疗有抗拒抵触情绪的患者,而且无年龄限制,成人或儿童都可通过该疗法宣泄调整情绪,修复心灵创伤,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在枯燥的住院期间,游舒贻的漫画生动有趣,给许多病人带去温暖和慰藉,鼓励了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绘画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还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还是很骄傲的。”游舒贻说,以后她还要继续从事治疗工作,“希望能把绘画用于康复治疗做得更系统化。”有关专家甚至建议游舒贻,可以根据绘画设计一个手机软件,让患者出院以后在家里也能进行康复训练。这位医学专家还说,用音乐辅助治疗心理疾病已很常见,游舒贻以画做“药”,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她在探索中无意中打开了康复治疗的新世界,很了不起!

如今,游舒贻在中山六院康复科绘的漫画已有整整3大本。到2019年7月,女孩为期一年的实习就要结束了。离开前,她打算设计一幅以康复医学科为主题的画,作为纪念。束起一头秀发,戴上口罩和帽子,回到家乡福建后,这个“白衣天使”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用一支笔画出医院里的温情和动人风景。

猜你喜欢
莉莉漫画男孩
不倒自行车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