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琨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和预警系统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发的“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RARSFS)于2007年正式推广应用,卫生部门于2007年也开始对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平台进行建设。但由于我国在预警平台建设和相关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因此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源系统建设
从体制上整合预警系统信息来源渠道。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部门都开始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等信息网络和反应机制。
(1)农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初级农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
(2)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相关信息的收集。
(3)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相关信息的收集。
(4)卫生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相关信息的收集。
(5)药监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相关信息的收集。
这种多部门分段监管的模式,造成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共享等多方面的不流畅,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容易造成预警信息不完整,使预警往往滞后于事件的发生。为从体制上改变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2013年国家施行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成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职能进行整合。国家通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减少部门间的职能交叉和分散管理,使预警系统内各部门间均能以积极的状态统一行动。系统内部门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是否及时是风险预警系统运行效率的保障。
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我国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标准制修订的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在制修订食品标准的时候,往往只重视标准的广谱性,忽略对其危险性的评价,这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有很大差距。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收集到的信息,都是各检验检测机构根据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后收集到的实时数据,所以制定并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提高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机构技术水平。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通过制修订后也越来越严格,随着食品中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指标参数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与检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类繁多的痕量检测和未知物檢测,是国内现有检测机构在环境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及管理体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加强预警系统中风险分析的相关研究
预警分析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核心,其功能和效果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质量。在预警分析系统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整个分析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提高预警系统中的风险分析能力,将大大提升整个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时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风险评估是指各种危害(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对人体产生的已知的或潜在的不良健康作用的可能性的科学评估,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评估工作的进展而出现的新的信息可能改变最初的评估结论。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预防的前提,预防是风险评估的结果,预防的有效性直接反映出风险评估的质量。为适应环节复杂多变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风险评估的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相关要求,而且对其工艺流程、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等软件方面也有相应规定。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的任务是防止和控制食品中各种风险对消费者健康、经济发展、社会信用发生负面影响。食品安全风险从来都不是一个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问题,所谓的食品安全“零风险”是不存在的。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这些风险和把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是食品风险分析管理的目的。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引入到食品安全的管理中去,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手段3个方面,对各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风险交流是向需要适当信息以便采取预防措施的人发布有关风险的信息,这种信息以技术分析为依据,同时该信息必须以普通消费者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