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训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0-06 14:34马晶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正念依从性对照组

马晶凤

【摘 要】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正念训练干预。结果:治疗干预后的依从性得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引入正念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正念训练;糖尿病;依从性;生活质量

糖尿病在我國中老年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病;因此,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因此多数患者难以做到持续性的依从,此外,疾病的发生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1]。为此,必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本院利用正念训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相关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8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26±2.30)岁,平均病程(4.12±0.63)年,平均体质量(54.60±1.40)kg。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40±2.33)岁,平均病程(4.20±0.65)年,平均体质量(54.90±1.43)kg。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科室工作规章制度与主治医师的嘱咐,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基本健康教育,常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饮食与活动进行指导与建议。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正念训练干预:1)组建由资深护理人员组成的正念训练护理小组。为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能力,组建专门的正念训练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该小组负责制定与实施正念训练护理方案,并对相关护理数据进行收集与汇总整理。2)第1天建立干预关系。护理人员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与患者确定良好的护理服务关系。同时,这一阶段患者在意识上未能够重视正念训练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为此,必须首先对患者进行意识认知的引导,即向患者介绍正念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正念训练的实施。首先,正念训练计划制定。在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人员的正念训练重要性意识认知引导后,对于实施正念训练有了认可,但却无完善的计划与承诺。这一阶段应当帮助患者制定完善的正念训练计划,并对患者进行具体的指导。其次,引导患者开展躯体感觉扫描(帮助患者练习体验自身的感受)、正念运动(帮助患者练习如何正确认知内心活动压力)、正念五官训练(帮助患者练习如何用五官来感知气味、画面、饮食、声音等)、正念呼吸训练(帮助患者练习如何感知心理情绪)、正念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训练如何进行身体与心理的放松)等。4)巩固正念训练成果,即增加患者正念训练的频次与对已知晓知识的复习,从而进一步强化糖尿病患者的正念训练干预效果。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问卷分为用药依从性、治疗过程配合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医嘱遵守的依从性四个方面,各方面分为五个小题,每小题1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高。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问卷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干预前的依从性得分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干预后的依从性得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得分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病,长期的疾病困扰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心态与情绪变得更为波动,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2]。正念即佛学中的心智觉知,正念训练则是指个体有意的将注意力进行转移、分散或者是维持在某种合适的体验之中,在不对事物做定性判断的情况下来进行自我调节;近年来正念训练被大量的实践证实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与提高应对疾病的积极性[3]。正念训练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感知为核心,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对患者人文情感的关注与引导,从而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干预后的依从性得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姜春指出正念训练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具有促进意义[5]。所以,在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引入正念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王静,赵雅宁,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正念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02):154-157.

[2] 丁华素,黄私伟.正念干预对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02):177-179.

[3] 宋金玲.正念认知干预对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1):106-108.

[4] 陈慧利,王平,程丹丹,等.短期正念行为训练与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5):410-413.

[5] 姜春.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5):766-767.

猜你喜欢
正念依从性对照组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大学生特质正念对自尊的影响: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正念,焦虑时代的一剂解药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