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丰
内容摘要:趋均数回归现象影响着人的社会主观判断,影响方式、方法的判断和选择信度和效性。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师幼心理变化及互动行为、家园互动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趋均数回归现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情感、认知等判断,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认同和选择等。剖析趋均数回归现象中主客体心理变化规律,判断其中的错觉相关,信息判断的控制点,独特性现象归因等因素,为幼儿园教师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尊重规律、保持平和心态、采取温柔告诫策略组织活动、判断和选择高效教学手段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趋均数回归 错觉相关 刺激阈限 自我觉知 应用策略
一.引言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抛物线周期规律,当事物达到峰值的时候一定会回归到正常的均值,这就是趋均数回归现象[1]。但在这种规律下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方法和判断行为和方法受到观察、思考、动机、情绪和想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造成判断偏差和错觉相关的印象等。因此对趋均数回归现象进行剖析将对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保持平和心态、尊重幼儿、采取高效可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客观评价与判断等提供实证依据和实践策略。
二.幼儿园趋均数回归现象核心要素剖析
1.趋均数回归现象中的刺激阈。
老师及其孩子是幼儿园事件中的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趋均数回归现象,每个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是事件的主体。事件的发展不是时间问题,而是空间问题,在刺激的空间中才体现出时间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引起老师产生反应的刺激阈往往处在抛物线空间接近波峰或者波谷时间阶段,而事件发展变化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一件事情能引起主客体发生时间空间上的联系范围或者阶段,在于刺激阈引起反应后的时程,而在刺激阈下的范围内主客体发生的联系是很少被主观意识到的。
2.趋均数回归现象中的情绪反应。
事件发生发展到刺激阈范围内后则会引起主体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唤醒,积极的事件引起的是积极的情绪和生理唤醒,消极的事件引起消极的情绪和生理唤醒,不管主观认知如何修正和调整,都无法彻底扭转这种最直接的情感觉知。积极的情绪和生理唤醒则会采取积极的行为策略和方法,消极的情绪和生理唤醒则会采取消极的行为策略和方法,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及其行为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关注点和控制点都在外部,而不是事件的本身。因此趋均数回归现象达到刺激阈而产生反应所形成的情绪判断直接影响到动机的判断,进而把控制点放在外部、不可控方面,导致行为策略和方法的错觉控制。
3.趋均数回归现象中的行为。
当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到刺激阈阶段时,引起主客体产生关注和反应,随着刺激阈的持续,关注程度和反应越加强烈。正如幼儿行为引起的是消极的情绪和生理唤醒,老师采取的方法和策略行为被赋予了消极的情感,以致于老师采取的方法和策略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了反应,而对自己行为事情本身没有产生反应。结果随着刺激阈值的回归,老师不再关注此事,幼儿也不再关注此事,换而言之,幼儿行为的改变不是因为老师的方法和策略,而是因为老师的关注的变化而变化。
4.趋均数回归现象中的行为错觉认同。
当事件发生、发展到刺激阈内时,主体主观的情绪感受驱使主体进行思维并进行相应的行为策略和方法。主体采取行为策略和方法的时候,主体会主观的认为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都是有效和有用的,不管方法和策略的合宜程度和对孩子身心发展是否有益。但从客观的趋均数回归现象规律分析,主体采取策略和方法时,事件的发展开始回归,也就是说不管主体是否有行为介入,事件都会回归到正常的阶段,并且刺激会逐渐的低于刺激阈,进而让事件离开主客体的主观视野。那么主体策略和方法的行为是否可行或者有效值得思考,带着主观情感的行为策略和方法能否影响孩子的发展或者让孩子主动对策略和方法认同都是无效的。
5.趋均数回归现象中的主观信息控制。
趋均数回归现象中主体产生反应后往往会控制主观信息,或者说控制错觉,控制错觉分为四类[2]。一是知道事件的發展总要回归到正常的范围内,主观上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事件的发展变化,并一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策略。二是在刺激阈的影响下采取的行为策略和方法,并自我觉知到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和可行,进而使主体面对事件时错觉控制自己采取这种有效且稳固的行为策略和方法。三是在趋均数回归现象中,教师在不确定行为策略和方法的长期矛盾中开始迷茫和怀疑教育价值的有效性,进而认为规律和方法都是无效或不确定性的,于是形成了活在当下的处事态度。四是当刺激独特并引起主体产生反应而形成判断时,主体的关注趋向和加工的信息较为一致,以致于外部其他相关信息很难进入主体的思维,进而造成主体的错觉控制。
6.趋均数回归现象中独特性刺激下的整体性判断
事件的发生引起主体产生反应后,主体带着情绪进行主观判断,这种判断受到观察、思考、动机、情绪、想象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管有没有情绪,在对事件产生反应后作出的判断可信程度都是值得怀疑的。一个独特性的刺激引起主体产生情绪反应和生理唤醒后,主体则会对事件整体做出判断,并赋予相应的情绪,进而导致主体在判断事件产生原因等方面多有夸大事件的可能性,而产生错觉的反事实性思维。结果导致判断趋均数回归现象的刺激阈点的夸大,错觉地把独特性刺激归因于刺激阈,导致把握刺激阈点的刺激信息不准确,进而导致错觉的整体性归因判断等。
三.趋均数回归现象在幼儿园的应用策略
1.保持平和心态,尊重规律
不管是积极的刺激还是消极的刺激都会引起对事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而相应的情绪和生理唤醒会引起对事件的刺激产生反应,一旦刺激弱化和消失,反应也会减弱,进而造成趋均数回归的反复。而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就是在尊重规律的发展,尊重趋均数回归规律就要保持平和心态,调整好心态就是提升教师素质,避免在情绪下看待和处理问题,进而防止在刺激阈阶段对孩子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