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荣 陈荣 陈元花 李丽娟 王凤玲
【摘要】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认知、行为、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巴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恢复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的恢复情况,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互动式健康教育; 认知行为; 神经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1.0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1-0-03
脑梗死作为目前临床上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近期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统计发现,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可达到50%左右,致死率也高达10%左右[1-2]。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脱离生命危险后也会残留严重的后遗症,其中主要表现为言语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及意识丧失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3-4]。在很多临床治疗研究中可以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及进展,但是并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互动式健康教育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现有或潜在健康问题的护患双向性活动,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锻炼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行为和态度,激发患者的潜意识参与,提高患者的健康康復效果[5]。近年来笔者科室通过采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恢复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笔者科室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因急性脑梗死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医院就诊,均完善颅脑CT检查,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年龄大于60周岁(以身份证号码为准);患者及家属接受科室给予的护理方案,依从性良好,并且数据完整可进行分析。排除标准:诊断不明或同时合并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研究的结果;意识丧失或出现精神障碍。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男27例,女13例,年龄61~81岁,平均(69.3±3.1)岁;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男25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70.6±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均签署关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入院知识宣教及相应的注意指导事项,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做必要的病房环境、医务人员情况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的交待,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关于脑梗死疾病的宣传手册,并对患者家属做简要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个体病情分析。正确回答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根据医院要求每日给予患者不同级别的护理干预,按照医嘱完善患者的各类检查和治疗。若患者出现异常则立刻联系主管医师做相应处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1)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士给予相关护理教育。多数脑梗死老年患者常合并相应的情绪低落、淡漠等表现。护士应积极和患者沟通,沟通方式可以通过语言、眼神、动作,使患者感受到相应的关怀。(2)专职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医疗知识,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正确地认识疾病,积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觉醒,提高康复锻炼的积极性。(3)住院期间注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患者克服因病情导致的急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使患者正确充分了解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帮助作用,进一步让患者进行自身心理状态调整,同时增强护患之间的互动,最终让患者主动了解疾病及预防措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4)对于部分患者出院后应积极随访并关注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指导患者院外如何正确地进行康复治疗,充分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态度,有效提高患者与医院的互助互动,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改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目前常用临床上常用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巴式指数等指标评价患者的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语言、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工作劳动、活动能力、情绪、上肢功能、家庭角色、视力、精力等指标。满分100,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内容主要括感觉、运动等方面的神经功能情况,<4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4~15分为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评分越高神经功能损害越重。
巴式指数:评价内容包括进食、穿衣、洗澡、个人卫生、用厕转移、大小便控制、平地步行、上下楼梯等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理能力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5软件对兩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巴式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巴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大量临床数据统计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急性脑梗死作为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对社会和家庭均造成了严重的危害[7-8]。在关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超过60%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言语、运动及神志方面的功能障碍[9]。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根据临床上的统计发现,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经过积极药物治疗后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合并、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失。因此,多数患者需经过积极有效的神经功能锻炼及相应的康复活动进行慢慢康复[10]。互动式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模式,是指通过为患者提供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病情恢复的护理模式[11]。近年来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其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通过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使患者选取合适的康复锻炼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效率。
本文研究中,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通过相应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巴式指数等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生存能力评分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分析。入院接受治疗期间及患者院外康复锻炼过程中通过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发现,观察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巴式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可以证实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增加患者参与度的方式,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和控制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患者在康复与治疗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多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和生活行为改善的要求自主选择,从而使诊患者可以达到控制方案个体适应性的最大化,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12]。通过研究总对比可以使患者认识到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恢复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的恢复情况,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金菊.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980-983.
[2]魏少宁.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1):124-125.
[3]成伟华.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28):359-360.
[4]赵锐,魏金铭,王新新,等.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效果及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9.
[5]徐明花,郑香梅.健康教育路径在民族地区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4005-4007.
[6]何静,王霞,宋桂香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1):96-97.
[7]罗伟良,刘武,刘菊英,等.两种形式健康教育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10):1057-1059.
[8]叶维敏,洪显钗,留盈盈,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3):506-507.
[9]繆礁丹,周弋人,沈富伟,等.健康教育对改进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作用[J].四川医学,2013,34(12):1785-1787.
[10]张玉红.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21-24.
[11]吕干.急性脑梗死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13-14.
[12]黄载文.中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80-81.
(收稿日期:2019-02-22) (本文编辑: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