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05 11:41何丽青李荣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循证护理

何丽青 李荣萍

【摘要】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按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护理指导、病情观察、安全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符合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实际需要,能够改善患儿护理服务模式,强化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肠套叠; 循证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9.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9-00-02.

研究发现,春、秋两个季节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高发季节,对患儿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需要及时对患儿病情进行确定,为其开展临床治疗,配合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就诊提供安全保障[1]。笔者所在医院为此类患儿制定循证护理,严格按照护理路径内容为患儿开展护理服务,改进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效果。现选取5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对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所选患儿均满足诊疗标准,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未中断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者及有法定监护人的患儿。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者及明显诊疗风险者;(2)合并器质性病变者及不满足手术治疗指征者;(3)哭闹严重不配合治疗的患儿;(4)家属对诊疗情况不知情者;(5)联系不到直系亲属者[3]。将其按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4.23±0.89)岁;发病时间1~20 h,平均(6.52±1.47)h。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7岁,平均(4.21±0.91)岁;发病时间1~20 h,平均(6.36±1.49)h。两组患儿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知情。本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结合患儿实际病情,护理人员为患儿做好基础护理干预,做好家属心理疏导、术前指导,保证患儿基本就诊需要,提高护理操作安全性。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开展人性化護理,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儿病情,具体方法如下:

(1)循证护理依据。结合医学临床权威学者报道的内容,结合临床实践工作情况,及时对本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①患儿家属对临床诊疗情况知晓程度差,如何提高家属诊疗知晓度?②患儿病情进展快,如何做好护理配合?③患儿围术期就诊风险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④术后营养状况差,如何切实改善营养不良情况?实践工作发现,很多患儿围手术期接受治疗,风险比较大,且患儿家属过分担忧,情绪控制不良。对患儿病情进行确定,结合患儿需求,查阅权威文献及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护理证据,制定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应该充分结合患儿实际需要,尽量兼顾更多内容。(2)循证护理实践。①健康宣教。既往实践工作中发现,很多家属对患儿病情不够了解,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增加护理纠纷。为此,本组患儿入院后,结合病情,护理人员及时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将疾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家属,提高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避免误会,减少纠纷。②护理配合。由于患儿病情进展比较快,存在较大风险,加之小儿对手术、麻醉等操作的耐受性比较差,护理人员做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例如,疾病早期,患儿阵发性哭闹表现明显,持续时间5~6 min,随着病情进展,哭闹时间延长,同时伴有出汗、蜷缩、呻吟表现,面色苍白,且合并喷射性呕吐。为此,护理人员协助做好病情观察,对腹胀情况进行观察,做好相应指导,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患儿痛苦。③风险预防。预防麻醉风险,提高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尽量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误吸,降低窒息死亡风险。与此同时,对引流管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引流液颜色、性状等进行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便于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做好安全护理。④术后护理。针对合并营养不良患儿,护理人员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切口干燥与清洁,避免营养不良所带来的切口感染风险。制定饮食方案,特别是哺乳期患儿,要坚持母乳喂养。进食不足者,及时予以补液,减少风险。(3)循证护理总结。及时对患儿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有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整改,保证患儿围术期就诊安全,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质量。兼顾患者实际需要,才能对症解决问题,从而改善围术期情况,降低风险,提高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对本组患儿就诊期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合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对症指导。做好护理工作总结,定期组织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适当加以整改,使循证护理中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针对性,满足患儿就诊需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护理指导、病情观察、安全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每项20题,采用5级评分法,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7.25±1.52)d、(3 256.42±105.89)元,均优于对照组的(11.36±2.69)d、(4 158.63±130.68)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护理指导、病情观察、安全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對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感染1例,发热1例。对照组则有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发热3例,感染3例,腹压增高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属于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对患儿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同时也会导致患儿家属情绪受到明显影响。

循证护理以优质护理为基础,是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延伸,是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护理手段之一,针对特殊就诊人群,结合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固有问题,提出必要解决对策,制作详细的护理方案,从而使护理服务更加明确清晰,也为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提供更多便利条件[5-7]。将此种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中,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效率,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服务[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护理指导、病情观察、安全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王金星等[9-11]学者通过对患儿护理服务方式进行不断改进,证实只有不断更新护理方式,才能更加满足患儿就诊需要。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连英等[12]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中,可强化患儿手术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与本研究所得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满足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的就诊需要,在提高护理质量、效率、改进护理方式、转变护理思维等方面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及早期复发的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5):168-169.

[2]丁通,张良西.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思路与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8):192-195.

[3]刘海飞,王岩,丁雪丽,等.彩超实时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1):64-66.

[4]郝晓东.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178-179.

[5]王兴.30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159.

[6]赵丹.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6,29(6):175.

[7]李丽梅.小儿急性肠套叠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66.

[8]王勇.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原因及处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1):125.

[9]王金星,周彩霞,胡兰芳.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5(2):61.

[10]郑燕君,赖志鸿.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再次灌肠的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6):757-759.

[11]郭最云,邱良琼.彩超引导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634-2635.

[12]张连英,黄岚,刘毓.循证护理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44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4):118-119.

(收稿日期:2019-01-25) (本文编辑:桑茹南)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护理循证护理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