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元
【摘要】机构改革可以分为改革前、改革过程中和改革完成后三个阶段,档案主管部门在这三个阶段都应该主动作为,做好对相关部门的服务和监督指导工作,确保档案工作不因机构改革而出问题。
【关键词】机构改革;档案管理;档案主管部门
2018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新一轮的国家机构改革持续推进。机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档案工作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改革部门、档案主管部门有各自的职责,档案主管部门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服务机构改革的大局?本文将机构改革档案工作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档案主管部门的作用。
一、机构改革工作开始前
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档案主管部门必须在改革之前就提前介入,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要做好机构改革过程中的档案工作,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提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吃透改革精神。掌握这次机构改革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有哪些,涉及到多少部门,撤销、合并、新成立的部门分别有哪些,机构改革进程是怎样的,要在多少天内完成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机构改革的整体工作进度来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
(二)要在机构改革之前就开展对机构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提前召开会议,并提请上级政府制发文件,对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工作进行部署,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要求,明确责任。可以对改革涉及部门的档案员进行一次专门的培训,巩固提高档案员的业务水平。
(三)要加强与机构改革领导部门和改革涉及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机构改革信息,并且加强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如果造成档案的丢失、损坏等档案违法行为,需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督促各单位将档案工作落到实处。
(四)根据机构改革内容,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改革涉及到的部门做一次全面的排查,掌握哪些部门的档案工作做得很好,哪些部门做得不好,并根据排查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二、机构改革过程中
机构改革开始以后,工作千头万绪,档案主管部门必须要全程参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机构改革涉及部门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机构改革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开始以后,档案工作有可能被忽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主管部门要改变服务观念,主动上门服务,根据机构改革的进程和改革涉及部门的档案工作进度,对具体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到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要严格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个机关撤销或几个机关合并,工作繁多,人员不稳定,容易造成档案资料遗失和损毁,特别是电子文件、照片、音像等特殊载体档案更容易遗失。在机构改革中,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对不按规定处置、移交档案造成档案丢失、损毁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提请上级部门处置。
(三)接收撤销机关档案进馆。机构改革过程中,有些部门被撤销了,其职能不再存在,其檔案应移交档案馆。还有的部门合并到了新的部门中,但新部门没有条件接收和管理这些档案,档案主管部门也应将被撤并单位的档案接收进档案馆。在接收档案时,档案馆应严把质量关,对于档案材料不齐全、不规范的,要退回去重新整理,合格之后再行接收。
(四)监督档案交接工作。机构改革中,有的部门合并到了另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合并为一个新的部门,这就牵涉到档案交接的问题。档案主管部门要主动参与到这个工作中,监督案卷质量和数量,督促相关部门做好交接顺序,确保档案顺利交接。
三、机构改革完成后
机构改革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档案工作的结束,档案主管部门还需要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新接收进馆档案的管理工作。机构改革过程中,将有相当数量的档案移交到档案馆保管,档案馆要做好这些档案的清点,将档案排列上架,并做好进一步的管理工作,为接下来的档案服务利用做好准备。
(二)对新成立的部门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机构改革中,有多个机构合并成一个部门的情况,也有新设立的机构,这些都属于新成立的部门,办公地点、人员等都需要重新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档案工作有的有延续性,有的则是从零开始,档案部门需要对这些部门做好指导工作,尤其是针对新设立的部门,更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他们理顺档案工作。
总之,在机构改革前、中、后三个阶段中,档案主管部门都应该主动作为,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机构改革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