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9-30 13:34王冉
北方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创业教育

王冉

摘要: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新疆生源的研究生而言,就业竞争力更是严重不足。为提高研究生就业水平,笔者从社会、学校、研究生等各方面因素分析新疆财经类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现状,给出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水平的具体举措:完善运营环境,在刺激经济活力上下功夫;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研究生素质上下功夫;严格出口控制,把好研究生毕业质量关;增强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开展创业教育,激发研究生创业热情。

关键词:新疆财经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7-0148-0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duate employment of financial university  in Xinjiang area

Wang Ran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Urumchi 83001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graduates and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the employment of postgraduat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 ,which is more serious to postgraduates in Xinjiang  are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of postgraduates in Xinjiang area, this paper tend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its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prospect of society, university and the postgraduates themselves,  and then mak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postgraduate;employment; guideline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研究生的招生指标的逐年增多,选择进一步深造的本科生人数激增。同时,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和目标定位较高,在选择就业时考量的综合指标也较多。近几年,研究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给研究生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各类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

以笔者所在国际经贸学院为例,研究新疆财经类研究生就业现状。2014-2018年共授予研究生学位55人,其中2014年授予硕士学位11人;2015年授予硕士学位15人;2016年授予硕士学位15人,其中包含2名留学生;2017年授予硕士学位9人,其中包含留学生1名;2018年授予硕士学位5人。2014年-2017年就业率为100%,2018年的就业率仅为60%。

(一)按就业单位来看

经统计,毕业研究生中约有14.55%攻读博士研究生,14.55%在政府部门工作,7.3%在高等院校或事业单位就业,30.91%在国有企业就业,29.09%在其他企业就业。因为该院研究生属于财经类专业,因此选择从事金融业,尤其选择银行业的学生人数较多。

(二)按就业城市来看

其中32.72X%的毕业研究生在西北地区城市就业,58.18%在东南发达城市就业。因为地处西北边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水平不高,学院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依靠调剂解决。2014年-2018年该院授予学位的研究生中一志愿上线的学生只有1人,其余的都是调剂。同时学院近五年毕业生新疆生源的只占9%,其余的都来自其它城市。很多来自南方的研究生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离家又远,找工作时还是选择回生源地,这样就造成了在新疆本地就业的研究生数量偏少。

(三)按就业待遇看

刚入职的研究生来看,2014年至2018年毕业的研究生,待遇在4000-6000的比例67.71%。从行业来看,银行、金融行业待遇薪资较高,新毕业研究生平均薪资达到5000元/月。

二、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研究生就业千差万別,而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最主要的以下几个。

(一)自身因素

1.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当前,许多工作职位的招聘上都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者。在求职中,经历和阅历代表了更强的实践能力,有社会阅历与工作经历的要比没有的占据更大优势。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指在社会中参加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活动,从事相关的实习、参与研究项目以及参与大型活动服务项目等等。当前,高校往往注重对研究生知识体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对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学生在毕业前忙于撰写论文,放在工作上的精力也就相应减少。这种重学术轻实践的氛围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应聘工作时和那些有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的学生比起来竞争力严重不足。

2.职业技能和面试技能的不足。职业技能和面试技能主要指学生在读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通过自学和实践积累的面试技巧和能力等。主要有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等。职业技能和面试技能,说到底是个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基本上没有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研究生对职业技能和面试技巧不够重视,自己也没有参加相关的指导,导致就业时准备不够充分,降低了应聘成功的可能性。

3.解决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不足。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和基础。解决和应对问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毕业生压力承受力、困难重生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对科研能力的关注度较高,对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关注度较低。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较弱。近几年来,虽然高校也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一些研究生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薄弱、受挫能力不足、抗压能力欠缺,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

4.职业规划欠缺。个人职业规划指的是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身优劣和职业倾向,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职业规划影响人生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决定了个人成长成才的路径。但是当前,职业规划在高校讲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出了校门忘掉的情况还有一定程度存在。目前有的研究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延缓自己就业的步伐,从而選择了攻读博士研究生。很多研究生对当前的就业市场的了解只停留在经济不景气,供需饱和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岗位需求和专业匹配度,自己的兴趣和综合素质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业时没有明确的目的,不清楚以后的方向,也没有在能力方面突出锻炼,导致毕业后竞争力不足。

5.个人期望值与现实不符。与本科生对比,研究生学历水平高,知识经验多,有的人就想当然的认为能力和素质就比本科生强。父母等家庭成员也认为研究生毕业肯定能找到高薪且稳定的工作。因此,研究生对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就业薪酬以及单位福利、专业对口、工作稳定等因素要求较多。同时,研究生已经到了结婚和生子的年龄,需要考虑工作城市的发展前景、教育资源和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选择。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造成了研究生选择岗位的减少。加之,有的工作岗位,学历门槛不高,初出“象牙塔”的研究生与在社会上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相比,也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在考虑用人成本时,用人单位往往也会选择本科生。这也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校因素

高校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也影响着研究生的就业。

1.学校实力。“985”“211”大学的排名与综合实力与一般的院校还是有差距的。地处西北的新疆院校与地处北上广一线城市的财经院校学生就业也有不同。新疆高校地处西北,虽然政府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但研究生导师和教育资源始终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录取标准的降低,生源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证,从而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2.教培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国际接轨、是否与社会接轨、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需要,培养路径和培养模式是否有创新,这些都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进步。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与当前形势严重脱轨,造成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严重不符,导致研究生竞争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新疆高校因地处西北,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改革力度不足,信息资源相对落后,在研究生培养成效方面差强人意。同时,研究生招生也吸引不到优秀的生源,本院研究生近几年基本靠调剂。一志愿报考的学生难以上线,调剂的研究生基本都是刚过国家B区线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就业压力持续升级。

3.就业指导。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具有指引、指导的作用。有助于毕业生端正就业心态,促进就业实践。就业指导工作做好了,可以有利促进研究生就业。近年来,本科生就业指导已经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而研究生根本没有就业指导课程。研究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缺少了解,就业时也比较迷茫,甚至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目标。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弱,面试时不能完全展现自己的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导致就业四处碰壁。

(三)社会因素

1.经济发展放缓。近两年来,国家经济改革迈入深水区,外部风险增大,中美贸易摩擦增多,国内经济发展变缓,招聘需求有所萎缩。有的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2.劳动力供给增多。随着大学生、研究生扩招,近两年来,大学生、研究生迎来毕业潮,而党政机关、高中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岗位需求并无增长,内部劳动力供给超量增长,外部劳务需求减弱,导致研究生就业越发不易。最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明显递增,如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是201万,2018年238万,2019年达到创纪录的290万人,从录取人数来看,2017年实际录取约57万,2018年大约60万,2019年大约64万人,相应的研究生毕业人数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压力加大。

3.区域需求不足。研究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在西部,城乡发展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很难对研究生群体形成有效的、长期的、大量的需求。特别是近两年来,西部的环境和经济压力,也造成研究生在西部就业的意愿不高。

三、促进研究生就业的对策

(一)完善运营环境,在刺激经济活力上下功夫

2019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在新疆,就政府而言,在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扩大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和国内资本和人才来新疆投资兴业,进一步增强新疆的经济活力,不断扩大就业。

(二)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研究生素质上下功夫

地方财政要加强对新疆高校的支持力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就业倾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本地高校研究生就业水平。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想方设法提高高校师资岗位的吸引力,完善研究生导师考评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坚强。二是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科研投入。针对新疆高校的特点,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加强对带一路沿线的课题研究,采取出国见习、随大型国企参与建设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一带一路的国家和民族情况,采取针对性研究,增强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争取为服务国家倡议提供更多人才。三是推动传统教育模式改造升级,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把一般性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通科研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施弹性学制,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鼓励研究生承担开发难度高、具有开创性、失败概率大的风险性课题,并建立开放式培养体系,参与国际交流,允许研究生在校期间根据课题需要到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努力提升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

(三)严格出口控制,把好研究生毕业质量关

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严格研究生教育质量管控,严格标准评估,对研究生毕业发表核心、论文答辩、研究成果、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思想道德考评和相关培训时间进行硬性规定,对不达标准的个人,不允许“放行”。严格教学过程管控,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合理提升学业挑战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研究生导师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四)增强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帮助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采取邀请嘉宾、聘请教授、咨询专家等方式开设职业讲座、专题辅导,让成功或专业人士分享个人职业体验,帮助研究生对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导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便研究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研究生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依托新媒体,建群精准指导。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就业选择更加多元、更具个性,对此高校应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技术,为毕业生提供更专业的职业发展指导和更精准的就业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部分高校通过将校内就业指导与校外市场化就业指导相结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取得较好效果。

(五)开展创业教育,激发研究生创业热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研究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因此,高校也应该因势利导,开设创业相关课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创业创新。建立和完善系统的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采取邀请创业达人现场说法、典型案例分析等办法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效益。构建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体系。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依托实习实践基地教学,定期组织产学研活动,组织创业可行性研究,有力提高研究生创业的能力素质。

研究生的培养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研究生就业中给予研究生必要的心理疏导,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政策上、理论上、经济上和行动上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丹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85-88.

[2] 李海萍.研究生就业市场壁垒审视 [J].中国高教研究,2007(4):19-22.

[3] 王 琦,许艳丽.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7.

[責任编辑:马 欣]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创业教育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