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基于中国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创建书院教育制度,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改革和办学特色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尝试,其核心理念在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强化通识教育和全面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教师多元发展。本文通过对书院制在我国高校发展现状的梳理,探究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在书院制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书院制;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模式
书院制是以学生公寓为平台,以各类特色教学项目和书院活动为载体的一种学生管理体制。不受专业、年级的限制,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特色书院,给予学生专业课堂以外的更多关怀、支持和更广阔发展潜能的空间。建立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锻炼学生团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身、心、灵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一、书院制在国内高校的发展现状
我国古代就有过书院的出现,比如宋代有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古代书院是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现代书院是古為今用,是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有很多高校开始尝试教学改革,如在大学里设立书院,并取得良好成效。国内关于书院制的应用最早始于1963年,当时香港中文大学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在自己的院系设置了独特的书院制度。2005年,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也进行了相应的应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独立书院。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创办了孟宪承书院。2008年,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成立具有连云港地方文化特色的海州、瀛洲、郁州、凌州四大书院。2008年,汕头大学成立至诚书院和知行书院。2009年,肇庆学院成立力行书院。2014年,南京审计大学成立沁园、澄园、润园、泽园四大书院。2015年,北京联合大学成立学知书院。2016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厚德书院。2017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立右岸、杏花、太行、箕城、三达、无边、青藤七大书院。
由此可见,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应用,通过社会化管理、各类特色教学项目和活动推行通识教育,二级学院选派专业教师到书院担任导师,架起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桥梁。在书院制建设推行过程中,国内高校虽然没有国外高校那样长的发展历程,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探索,足以证明书院制的教育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书院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
(一)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多样化
书院制的出现给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二级学院的专业教学属于第一课堂,书院教学属于第二课堂,双院协同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课程体系。
双院制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践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协作和沟通,朋辈间分享体验和交流,举办学术沙龙,专题讲座,专业教师带队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等活动,来帮助本专业不同年级和非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全面成长,实现多元共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打破传统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书院制教学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网络平台上自主选择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特点。这种教学改革打破了专业限制,消解了专业过度分割、分化的弊端,扩大了课程的选择范围,突破了传统课堂壁垒,使学生在书院的学习生活中认识到自己,认识到世界,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建立自我。本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在书院的学习,身体力行,真真切切感受知识和学习的魅力,真真切切实现以知导行,以行促知,在情境中提升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为教师的专业研究提供新思路
随着书院制的出现,为满足更多学生学习的需求,专业教师和导师角色需多元化发展,不断自我提升,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通过接触不同专业的信息,实现专业互补;通过师生切磋达到精神高度契合,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知识碰撞,启发专业教师产生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完善和创新现有教学内容。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书院践行中可以立足当地的本土文化,让学生进去,让活动进去,同时也让文化进去。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带学生去参与和观察本土文化,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其中的过程和仪式,让学生多观察,多体会,交流学习中欣赏其中的乐趣。回到教室后,可以再次演示本土文化,或把有实物的本土文化带进教室,比如民俗节日中的特殊民间工艺品或食品,然后用新理解的含义,再次体会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记录下本土文化的记忆和过程。
三、书院制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一)加强二级学院与书院的联系
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艺术学院和书院需要建立良好的双院交流机制,经常联系、有效沟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构建“学院管智商,书院管情商;学院是骨骼,书院是血肉;学院是钟馗,书院是菩萨”的协作关系,实现功能互补,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专业教师双重角色的担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单一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时代对于大学教师的新要求,需要走上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为深化育人机制,在书院制度创设理念下,可以建立书院学业导师团队,即学院专业教师同时担任书院的学业导师,常态化开展学业辅导、视野拓展、工作坊式的专项运营等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学校优质资源,了解学生关于艺术设计方向的学习需求。同时,接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最大化实现“1+1>2”的重要选择。
(三)设置导师选聘制度及管理、奖惩机制
在人员配置方面,書院导师制落实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导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不合乎书院设定目标;其二是教师们科研压力比较大,与书院导师角色冲突,表现出有心无力或无法发挥的现状。因此,书院需加大导师的激励机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委员会,促进专业教师进书院的积极性和责任态度,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全时段、有针对性的辅导。
书院重视导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可以设立导师科研项目申请渠道,适度提高科研经费,鼓励书院学生加入导师科研项目,一方面提供导师自身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科研意识,丰富其科研经历,提高其学术水平,激发潜在创造力。如教师通过书院与企业取得联系,确定合作项目及目标,开展课题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分析项目,向学生作示范性的指导,进而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自己承担的项目任务进行信息收集,共同合作、探索性学习与设计。
(四)推行导师学习社群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书院担任导师,除了应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储备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学校可以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如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专题技能培训、研习活动等,教师们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分享课程设计和书院工作经验,提升导师队伍的专业化的水平。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一种创造性继承,不仅体现我国大学文化的自信,也拓展我国大学教育的途径。艺术设计专业在书院制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突出了育人多元化和教师多元化的发展,不同专业背景的交叉,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不同兴趣爱好的交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角色转换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08):76-83.
[2]刘海燕.双院协同育人:现代大学书院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江苏高教,2017(03):35-38.
[3]郭琳琳,都敏.民办高校基于书院制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科技展望,2016(10):185-186.
[4]刘聪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上海某高校书院制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08):77-79.
[5]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