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及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19-09-28 01:29李丹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个体化医护人员下肢

李丹凤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卒中在临床中就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疾病,其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近几年,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凸显,人们平时的生活习惯逐步出现了转变,使得脑卒中的总发病率持续提升,变成了危害到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的疾病[1]。对于重型脑卒中患者而言,其病情十分高危,且具有许多并发症,使得患者对于各项治疗所具有的依从程度不够理想,所以,在进行治疗期间,施予相应的护理与干预,对于保障治疗顺利得到实施而言十分关键[2]。文章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患者实施分组,现将实际情况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该院收治的68例重症脑卒中病例,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34例为A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的34例为B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等联合诊断而确诊;(2)2组患者及其(或其)家人对此研究一律知情且同意;(3)2组患者的病例资料一律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4)2组患者意识正常。剔除标准:(1)剔除合并有重度的精神疾病、传染疾病的患者;(2)剔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的患者;(3)剔除对该次治疗存在过敏的患者;(4)剔除在中途退出此研究的患者;(5)剔除合并有严重的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6)剔除尚处于哺乳期与妊娠期中的女性患者。A组性别:23例男、11例女;年龄范围:44~81 岁,平均年龄(62.90±10.50)岁。 B 组性别:24例男、10例女;年龄范围:45~80岁,平均年龄(62.16±9.36)岁。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差异,可进一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式

A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医护人员要随时检测患者身体情况与其生命体征;定时对引流管、胃管等通畅与否进行检测,防止引发导管阻塞、脱落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检测患者受到压迫的位置出现红肿与否,并每日给其擦洗身体,维持皮肤的干净与干燥。B组:对患者施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

1.2.1 集束化护理 (1)心理方面的开导:因为重症脑卒中患者病情十分高危,且并发症也不少,所以,患者与其亲属较易出现惧怕、焦躁等各类负性心理,使得总体的依从程度不够理想。对此,医护人员应增强与患者、亲属间进行交流,掌握其身心状态,并依据其有关的情况,对其施予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开导,进而最大限度地缓解其负性情绪,增强对于治疗的依从程度。

(2)各项功能训练: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给其制订出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有关的各项功能训练规划。比如,告诉患者每日都要对健侧肢体进行主动运动;对于患肢而言,应每日对其进行按摩,捏与揉彼此交替,15 min/次,同时,引导患者对患肢进行健侧肢体各项主动训练。

(3)体位方面的引导:因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要长时间进行卧床,为了避免患者发生压疮,医护人员要辅助其处于侧卧位,并把其床头抬升30°~45°。

(4)避免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尽可能地不要穿过紧的衣服,同时,还要定期检测其血液循环;多于具有血栓史的患者而言,应借助间歇充气压力泵,定期对其下肢进行促压按摩,以提升患肢中的血液循环。对病情十分高危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要引导其准确地服用低分子肝素,5000~10000 U/d,避免引发血栓。

1.2.2 个体化营养支持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对症方面的治疗后,其内环境相对来说更为稳定,医护人员从饲管对其输注含短肽型(百普素)肠内营养剂与其各类组件——由营养素所调制而得的营养液;刚开始,输注总速度共20-30 mL/h,接着,依据患者胃肠能够耐受的程度逐步把输注总速度提升至100-150 mL/h;在进行输注期间,间歇4 h对患者的胃潴留总量进行检测,对于胃潴留总量高于150 mL的患者而言,遵照医嘱对其施予莫沙必利,单次10 mg,每日三次,在3 d后,患者胃潴留总量低于100 mL,且其各项胃肠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对于胃潴留总量高于200 mL的患者而言,运用鼻腔肠管对其进行输注。

1.3 观察指标

1.3.1 FMA评分 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其FMA评分,借助下肢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飞,分数总共0分-34分,总分与下肢运动功能间体现为正向的关系。

1.3.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其中,2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一律用[n(%)]表示,选择χ2检验;而护理后的 FMA 评分一律以(±s)表示,选择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

B组在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n(%)]

2.2 比较2组在护理前后FMA评分

B组在护理以前其FMA评分对比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护理后其FMA评分高于A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护理前后FMA评分[(±s),分]

表2 比较2组护理前后FMA评分[(±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A 组(n=34)B 组(n=34)12.46±2.6312.42±2.6120.14±3.2926.67±3.27

3 讨论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中,其就是十分普遍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而重症脑卒中患者病情十分高危,抵抗能力较弱,较易引发肺炎、压疮等许多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的身心压力,十分严重的还会出现死亡[3]。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不但应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还要在早期中对其施予营养支持,保障预后。

集束化护理干预为新兴的护理方法,其参照循证医学各项证据,联合患者自身的情况(比如,疾病种类、具体需要等),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护理与干预,进而增强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在本研究中,集束化护理干预依据防止肺炎、压疮等各类并发症与促进各项功能尽早得到恢复,制订出了与个体特点相符的护理规划,能够降低各类不良意外的出现[4]。另外,许多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营养不良,对其康复进程带来相应的影响。所以,在脑卒中患者得到康复的整个进程中,提升营养干预十分关键[5]。个体化营养支持借助全方位评定患者的营养状态,依据其能量、营养总体的需要来选取相应的营养制剂、护理规划,以增强营养干预最后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FMA评分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下肢运动障碍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并防止不良意外的出现。

综上,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能够在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减少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医护人员下肢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