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及斑块的影响

2019-09-28 01:29张爱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层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张爱景

(东明县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菏泽 274500)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病,临床研究中尚未明确其病因,多为慢性发作且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1]。其临床表现症状不一,往往为多种症状综合性存在,涉及方面较为广泛,如思维、感知、行为和情感等层面的障碍或精神活动的不协调[2-3]。患者通常基本智力水平表现正常且对于一般认知较清楚,但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现了认知功能的损害。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易长期迁延恶化。治疗后,一部分患者可以痊愈但精神疾病治疗难度大,且易反复发作。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5]。为研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用药安全性,我院对此进行了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及斑块影响的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住院治疗或门诊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40.64±7.33)岁;偏执型46例,紧张型11例,青春型6例,残留型5例;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6±1.57)年。 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41.08±6.94)岁;偏执型48例,紧张型10例,青春型6例,残留型4例;病程2~7年;平均病程(3.93±1.62)年。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分型、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据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6];(2)患者均为住院治疗或门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3)服药前,无肝肾功能严重损伤;(4)所有患者及家属在了解该研究详情后同意加入并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组织或器官患者严重病症者;(2)对该次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者;(3)期间需服用该次研究指定以外的药物;(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病史者。

1.3 方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分别使用盐酸氯丙嗪片 (国药准字 H44021464)、 奥氮平 (国药准字H20173388)、利培酮口崩片(国药准字 H20060283)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用法用量严格参照使用说明或遵医嘱。对照组采用心理治疗联合中医调控疗法,方法:开展有组织的文娱活动,通过谈话培养患者社交能力等。检查方法:由同一医师操作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30218号,型号:DW-C8)检查两组患者下肢主动脉内膜,检查方法: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俯卧位,沿患者下肢动脉走向滑动探头并进行双侧对照,观察内膜及斑块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个月。

1.4 评价指标

(1)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及8个月动脉管径、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变化情况。(2)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感知觉、思维、情感认知及行为等障碍完全消失为显效;此类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有效+显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

治疗5个月及8个月后观察动脉管径低于对照组,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个月及8个月后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个月及8个月后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对比(±s)

时间组别 动脉管径(mm)内膜中层厚度(mm)斑块数(块)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n=68)观察组(n=68)t值P值对照组(n=68)观察组(n=68)t值P值对照组(n=68)观察组(n=68)t值P值1.86±0.541.88±0.410.2430.8081.87±0.441.35±0.556.0880.0001.86±0.331.24±0.2711.9910.0000.34±0.580.35±0.590.1000.9210.35±0.540.49±0.112.0950.040.35±0.570.63±0.283.6360.0000.40±0.190.41±0.180.3150.7530.41±0.212.04±0.6021.1450.0000.42±0.242.38±0.7121.5650.000

2.2 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措施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治疗过程应保持系统性与规范性,坚持早期、足疗程足量、单一用药及个体针对性用药原则[7]。抗精神病药又被称为神经阻滞剂或强安定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通常治疗使用剂量不会影响患者的意识及智力,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幻觉、兴奋、敌对情绪、妄想、思维障碍及异常精神或行为等临床症状[8]。在药物选用中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优先级使用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等作为次优先级药物使用。疗效欠佳患者或部分急性期患者可以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联合电抽搐治疗。但仍有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部分患者治疗无效,约占总数的10%~30%。所以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周期长,服药数量大。

抗精神病药可在多方面影响患者健康,产生许多种类的不良反应,由使用剂量、药物种类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决定不良反应损害程度,通常情况下,多种不良反应会共同产生并互相影响。其产生及表现时间不一,用药后短期、长期均可能出现。据医学界最新研究表明,常年服用药物会导致药物毒素在病人体内的残留和积聚,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不仅易导致旧病复发,还对患者激素分泌水平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身体各器官及组织的病变,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寿命缩短[9-10]。该院对此作出研究,结果显示,治疗5个月、8个月后观察动脉管径低于对照组,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下肢动脉影响较大,易导致动脉管径变小、内膜中层变厚及促进斑块的产生。药物影响患者代谢系统正常运作,使糖代谢紊乱,氧化反应激增,糖化产物大量形成并沉淀,平滑肌细胞繁殖加快,最终导致脂质反应促进斑块生成。动脉大量沉积物作用下血流质量下降,极易引发血栓、血流瘀滞甚至完全闭塞。服药时间越长对下肢动脉健康影响越大,长期服药后,动脉远端为最早发病区域,并逐渐蔓延至动脉近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但其治疗效果较心理治疗联合中医调控疗法好,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下肢动脉管径缩小、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斑块数变多,使患者血管发病率提升,影响患者健康,不利于预后,但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建议临床使用中应结合病人需求及具体情况综合性治疗。

猜你喜欢
中层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都有精神病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