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远,李传涛,黄昊翀,董爱国,张自力,任 佳,王 杰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郑志远1,李传涛1,黄昊翀1,董爱国1,张自力1,任 佳2,王 杰2
(1. 中国地质大学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大学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北京 100083)
近几年随着对实验室投入力度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增加,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原有的实验队伍在岗位职责、学历结构、编制人数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弊端。该文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队伍现状的调研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实验队伍建设的优化措施和方法。
实验技术队伍;教学质量;人员管理;队伍建设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很多高校大量购置高端教学仪器、搭建新的平台,使得教学在硬件方面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实验技术队伍(以下简称实验队伍)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较少,呈现出队伍建设与实验室建设不匹配的局面。同时,实验室的功能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单纯承担实验课程的基本功能,逐渐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功能转变[1-2]。而这种功能上的转变就对实验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是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中坚力量[3-5]。因此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湛、又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迫切需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2011年以来,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增加了121.4%,金额增加了 214.2%。除了保证基本的本科实验教学的任务之外,随之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及管理、实验室开放共享等工作越来越成为本科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实验队伍在相应的技能、素质、意识方面能够同步提高。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实验队伍整体水平虽然在提高,但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对实验室人员的入职要求不断调整,学位要求由前几年的硕士逐步提高到博士,甚至这几年都有博士后的加入。如图1所示,从2014年到2017年之间,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和其他学位的人员分别从51%和30.3%下降到了38.6%和17.1%,而博士学位的人员从18.7%逐步上升到44.3%。另外实验人员的职称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总人数的17%左右。而伴随着初级职称从13.6%降到4.3%,中级职称的比例从69.5%增加到了78.5%。虽然实验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有所升高,但实验室繁多的日常工作决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上的精力投入不足,导致项目申请及论文发表都少的状况。而在职称评定方面,实验队伍是晋升高级实验师系列,最高仅能晋升到相当于副教授级别的高级实验师。由于职称与收入待遇是密切挂钩的,职称问题直接导致实验技术队伍整体待遇低、地位低,与目前的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极度不匹配。进而影响到了实验队伍的稳定发展。如何实现实验人员的个人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1 2014年~2017年实验队伍的学历比例
图2 2014年~2017年实验队伍的职称比例
实验室的岗位职责主要有实验管理、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和大型仪器管理这几类。由于实验室规模、学科类别、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校实验室的岗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大多并未明确分开,具体的实验室工作都是由各学院的实验技术岗的人员一揽子承担。这导致实验室工作效率低下,出了问题后责任不清。
实验室需要的实验人员数量应由以下因素决定:承担的实验课程人时数、实验项目的复杂程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机时数、实验室数量、面积、实验室仪器设备台套数及金额、实验室开放程度及实验仪器利用率等因素。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及实验室规模,以及在与各个学院进行详细探讨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配备的实验人员数量。例如我校的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等学院,教学任务中有一部分在野外进行,该学院的实验人员会比其他学院的实验人员任务更加繁重。这些众多的因素造成了各个学院实验人员数量很难准确核定。
目前我校实验技术队伍考核主要由各学院进行,根据工作职责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文化与环境建设、维护实验室安全及整洁、实验课程准备和整理、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及资产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及维护、实验室开放共享等。这对于实验室比较多、实验课任务重的院系的实验人员来说,工作任务尤为繁重,而且很难进行量化。例如实验课程的整理,整理到何种程度为完成任务;再如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开放学时、参与数量、参与程度为多少才可以认定为达标。而且这些任务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所以导致工作量难以量化。通过对全校实验室工作相关的100位教师和实验员进行的问卷统计,得出实验室各项工作比例分布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室承担的工作比较繁重。在这些工作中,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及维护、仪器购置及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开放等3项工作占实验室总工作量的48.37%,说明这3项工作随着大型仪器的添置已经成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图3 实验室各项工作比例
由于实验队伍的主要精力在实验室工作中,所以教师职称标准显然不适合,应该将实验室队伍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分开进行。对于实验队伍,不仅仅参照上课课时、科研项目、论文成果,还要将日常工作纳入参考范围。例如编写实验教材、完成仪器或实验项目改进、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问题、大型仪器设备完成的样品测试数量、日常维护工作等都应纳入参考范围。只有通畅实验队伍的晋升渠道,消除个人发展障碍,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实验队伍并健康发展。
而对于不同学历的实验人员可以分类进行评定晋升。(1)本科及以下学历走实验师系列。职称评定标准主要参考工作年限、在本实验室上课的实验课程人时数、课余实验室开放时间及利用率、自制或改进仪器设备应用于教学等,其次是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情况;(2)硕士、博士学历走工程师系列。工程师系列可以进行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的申报评定,从而打通高学历高水平实验队伍的发展,稳定实验队伍,激励工作热情。
我校的实验岗位具体分为三种:实验技术岗、实验教师岗、大型仪器管理岗。实验技术岗是目前我校实验队伍的主要岗位,工作定位是教学辅助和实验技术方面。具体职责包括配合实验教师做好实验课程的准备、搞好实验创新、实验室开放等辅助工作;其次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维修等。同时还要维护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卫生、安全等工作的具体实施等。实验教师岗是实验技术队伍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目前我校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实验教师岗位职责既包括实验室的管理、规划,也要承担实验课程。大型仪器管理岗是我校实验技术队伍中素质最高的部分之一,是近几年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增加而凸显出的一个新职责。实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特长申请相应岗位,做到职责明确。
首先,打破传统人事聘用制度[6-8]。以前我校实验技术队伍97%为事业编,事业编岗位核编数量有限,岗位的数量和层次往往滞后于实验室的发展。可尝试打破这种全部事业编的人事聘用制度,通过退休返聘、项目聘用、学院或学校聘用、学校聘用人事代理等方式来解决。图4是经过问卷调查后得到的各种人事编制的比例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普遍认为聘用制可以解决实验队伍人员数量问题,特别是学校聘用人事代理的比例达到了28.46%。首先关键岗位安排固定事业编,可引入高学历、高水平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核心力量。这类岗位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划、实验课程、引领高精尖仪器技术方向、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资产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等工作;对于重复性的日常管理、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可以配备一些非长聘的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其次,实行专兼职结合。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由实验室主管院长兼职,同时实验室主任由教授或学科带头人兼任。这样,这些高层次人才宽广的视野对学院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会起到重要作用。
图4 实验队伍的人事编制比例
目前学校实验技术岗的岗内培训、交流学习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采用“老带新”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岗位责任传承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形式上比较单一,实验室对外交流较少。为此,建议学校支持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交流等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每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验人员交流学习[9-11]。可以参加各种主题的培训班,到兄弟院校交流、借调,参加同类型实验室及仪器的研讨等,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实验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
实验队伍建设关系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的建设水平。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领导、教务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学院、实验室等各方的通力协调。在学校给予足够重视、政策合理以及执行得力的情况下,并在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实验岗位的基础上,实验队伍的总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郑志远,董爱国,张自力,等. 理工类非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30(3): 166–168.
[2] 黄国盛,夏明华,颜琳.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2): 244–247, 265.
[3] 尤祖明,路贵斌,胡晨. 基于综合改革视角的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7(3): 257–260.
[4] 崔同科,李本贵. 高等学校实验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 129–130.
[5] 吴兰兰.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31(11): 167–169, 188.
[6] 樊冰,林海旦,亓文涛. 高校实验队伍“四位一体”建设机制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 34(5): 224–227.
[7] 周学兵,徐蕾,陈峥徐. 普通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2): 243–245, 260.
[8] 潘海涵. 浙江省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 9–11, 15.
[9] 李霞,姜远达,胡晓芳.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 34(8): 240–243.
[10] 杨春勇,马楠. 加强新时期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6): 1–3.
[11] 钟敏建,张文俊,陈新,等.设立技术岗位激励实验技术人员[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31(8): 155–157.
Investig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 Zhiyuan1, LI Chuantao1, HUANG Haochong1, DONG Aiguo1, ZHANG Zili1, REN Jia2, WANG Jie2
(1.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State-owned Assets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fi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vestment and opening of laboratories,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the original experimental team has shown different degrees of drawbacks in terms of job responsibiliti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tructure, quotas of the staff, etc.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m 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m.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eam; teaching quality; personnel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G451.5
A
1002-4956(2019)09-0244-03
2019-01-24
2019-07-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JGZHD201709)
郑志远(1975—),男,山东潍坊,博士,教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物理实验教学。
E-mail: zhyzheng@cugb.edu.cn
10.16791/j.cnki.sjg.2019.0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