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历”变成“经验”

2019-09-27 02:17金东旭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经历教学活动习作

金东旭

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尤为重要,这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基于日常的习作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习作能力?这一问题却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在长期可为和已为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大都基于20世纪初期和中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目标分类学的认知和理解,将学习表达——习作分解为一个个小技能,并认为当我们将分项小技能一个一个教给学生后,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就能提高。然而,当我们按此路径行进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学生的习作能力依然如故。

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变?杨老师的这堂习作指导课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从技能训练走向策略教学”。

一、理念——从“教会知识”到“学会思维”

学生作为生命成长的主体,其经历的丰富性和经验的获得感,构成了课堂中的生命质量的高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习作教学的最大弊端是语言脱离思维。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这堂课中,杨老师充分关注了“思维”对于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创设了多个真实的活动场景(背诵古诗词、竹签刺破气球等),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去感受,去观察,进而产生表达的激情——这是“思维的开启”。其次,教师安排了适切的教学过程逻辑,以“认知指导模式”的相关理念,将整堂课安排为三个环节:习作准备阶段、习作阶段和修改阶段,并将这个过程视作为一个交错的、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自觉地选择不同的策略”——这是“思维的外显”。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关注了“即时性课堂资源”的捕捉和利用,并在真实情景中组织有效互动,逐渐让学生在变化和发展中自主建构写好人物心理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思维的升华”。这就颠覆了单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创生属于本班学生的学科课程”为行动的注脚,突出了学习活动的行动性和操作性,提高知识学习过程的品质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真正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可以灵活运用、多向迁移的“活知识”,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教会知识”向“学会思维”的转变。

二、眼光——从“重课程形态”到“重课程生态”

教学是教与学的相遇,是以知识理解为基础,伴随着知识理解而发生的人际间的相互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科知识,聚焦学习经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完成了体验,获得某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的满足、悟性的提升、心理的平衡、精神的愉悦、境界的提升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验”是这堂课中学生习作素养生成的基本方式。杨老师的这堂写作指导课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学生的童真之美、语言之美,更感受到了学生的思维之美。而这“三美”又是如何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呢?

首先是源于“一体化”设计——课程与教学的融合。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了最好的课程。她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让优质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成为一部丰富多彩的教材,其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活动、教学理念、教师表现等都成为课程,成为教材。

其次是善于构建“共生体”——学习活动的协同创新体。教师走下了“神圣的讲台”,通过体验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建构出了极具生态的学习共生体,突破单纯认知模式的束缚,让教学活动本身促发这些学习共生体能基于知识经验进行对话、交往、沟通实践,促使所有教学活动参与者进行“经验联网”、智慧碰撞,促使其发生思想、知识、经验的“内爆”与内生。

最后是追求“互动生成”——教学概念的重生。未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教与学同在、同体、同生的状态,故不存在教与学两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摸清了孩子的前置基础,以生活化的话题情景导入,尊重儿童“天然故事者”和“天然质疑者”的身心发展特征,走近生活,走近人际互动的场域,以近似游戏的方式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三、实践——从“奉送真理”到“发现真理”

课堂不能再是一个线型的推进过程,它必须在教师弹性化的生成中走出丰富、生动的曲线,形成美丽的风景。在这堂课中,杨老师将“内容多角度”“写想不用‘想”看成是动态的知识。获得这类知识的主要心理机制是体验、实践和运用。因此,教师在一开始并没有“强摁牛头饮水”——让学生一开始就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而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导引下,基于自我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尝试自我表达。在组织课堂多元、多维、多向的互动交流中,敏锐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的价值,并通过在情境中相应出示“梯子”——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对接学生课堂学习中真实的困难与障碍,让学生在尝试中、到活动中和范例中去寻找“方法”,进而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渐深入到“内容多角度”“写想不用‘想”这一方法。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替代学生思维,而是不斷地根据课堂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梯子”,让学生自己踏着“梯子”慢慢地摘到果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说明,优化的教学流程,要展开学习的过程;展开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集聚整合资源推进教学!

猜你喜欢
经历教学活动习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经历与感悟
习作展示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