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27 06:11拉巴卓嘎
新西部 2019年7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西藏

西藏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目标下,西藏自治区应当在充分依托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分析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实现西藏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策略,开拓创新发展理念、拓展融资渠道、依托重点项目、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专业型人才、打造西藏特色文化品牌,实现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化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涉及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了新变化,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西藏文化产业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得到了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实现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的战略目标。近年来,西藏文化产业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截至2018年,西藏各类文化企业超过6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过46亿元。近五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产值从2013年的24.2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6亿元,连续五年的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文化产业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资源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尼泊尔、缅甸、印度、不丹等国相毗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宝藏,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够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优势。这些优势资源主要包括高原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

(一)独特的高原自然资源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美誉,赋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草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能源资源等。常年积雪和冰川形成的景观成为西藏最引人注目的魅力,包括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雪山、卡若拉冰川等;星罗棋布的各类湖泊也是西藏独特的资源,包括羊卓雍措、纳木措等;青藏高原上动物物种也丰富多样,西藏已发现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0多种,爬行类动物56种,两栖类动物45种,鱼类68种,野生脊椎动物790多种,无脊椎动物(昆虫)230多种。西藏独特迷人的自然资源与内地大不相同,成为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

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历史人文资源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西藏在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艺术等人文景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聚集区,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5%以上,此外西藏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独龙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西藏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西藏也成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藏族作为西藏的主体民族,其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字、文学史诗、天文历算、节庆文化、风情民俗、唐卡绘画、藏药学、音乐舞蹈、藏戏、藏香、雕塑等民族文化,特别是神秘的宗教文化,这些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发挥西藏特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中央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西藏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力度不断加大

2002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西藏发展文化产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了以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培训业和影视音像业等作为西藏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自《意见》颁布起,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西藏文化产业建设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西藏文化产业的政策性文件,确立了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实施措施,切实推动西藏文化产业得以发展。2010年,出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决定提出到2020年,西藏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成为西藏支柱产业。《决定》的出台为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推进全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的战略转型,奋力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推动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2011年底,西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西藏自治区2011-2020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进一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经济,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西藏新的特色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化产业迅猛发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加大西藏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出台了《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意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西藏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颁布,把文化发展放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考虑,提出了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西藏自治区印发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着力抓好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主力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养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文化消费产品,到“十三五”末期,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管理有效、稳定增长、效益明显的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制订出台了《加大文化与金融合作意见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法律法规;完善《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配套政策,做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储备。通过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实施,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其能健康有序发展。

(二)西藏文化市场主体逐渐壮大

截至2018年,西藏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产值从2013年的24.2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6亿元,文化产业对西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文化市场主体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西藏自治区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西藏自治区现有各类文化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共234家,是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重点扶持的市场主体。

近年来,西藏还批准成立了首个“藏民族音乐产业基地”,授予一家国家级动漫企业。批复了西藏工艺美术协会、西藏动漫发展协会、西藏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西藏唐卡画院等行业社团组织,设立了“西藏特色文化之窗”,成为西藏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2019年4月,西藏自治区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在拉萨落成运营,作为西藏目前惟一的文化产业双创类基地,将为培育西藏特色文化产业提供重要平台支撑。此基地是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创新服务中心下设的“文创西藏”线下服务平台,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着力打造,旨在重点集聚和孵化西藏本土文化类小微创业企业,是集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文化类产品展示及创新创业实训等于一体的文化类基地。

(三)西藏文化产业平台

西藏重点打造“藏博会”,首次举办了“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举办了“像博会”“毯博会”等文化产业领域专业展会,评选出18位西藏造像艺术等级技师。近年来,区文化厅牵头组织参加“北京文博会”“西部文博会”“丝路文博会”等国内重大文化会展活动,以唐卡、藏毯(编织)、藏香、造像艺术等为核心的专题展形式,先后有63家文化企事业单位参展,现场销售额达到3600多万元,累计签订合作意向协议资金达到50亿元;西藏展团连续三年获得“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两项大奖。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作推出了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歌舞《幸福在路上》《寻找香巴拉》《喜马拉雅》等演艺剧目,并陆续投放市场,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提升西藏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批复成立“西藏文化产业之窗·上海”“西藏文化产业之窗·深圳”“西藏文化产业之窗·尼泊尔加德满都”,其中上海、深圳窗口已挂牌运营,同时计划指导各市地依托援藏省市分别在援藏省市设立窗口,并启动“西藏文化产业之窗”全球计划,力争适时适当在海外国家核心城市成立窗口。

(四)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西藏各市地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合理促进和发展文化产业地域性关联,形成了以拉萨历史文化产业集聚区、林芝雅鲁藏布生态文化产业集聚区、山南雅砻藏源文化产业集聚区、日喀则珠穆朗玛生态文化产业集聚区、昌都香格里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那曲草原游牧文化产业集聚区、阿里神山圣湖宗教文化产业集聚区为主的全区文化产业区域集群区建设和空间布局规划。

(五)西藏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目标,在“软文化”上下硬功夫,让静态文化“活”起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西藏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西藏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传统藏医药、民间文学、传统歌舞、传统藏戏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结合西藏实际,制定了包括《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在内的规章制度,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研究机构,开展了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实现西藏民族文化保护普查成果转化,使许多濒临灭绝的西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据统计,西藏自治区现有藏戏和格萨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6名;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323项,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50名;市(地)级代表性项目487项,市地级代表性传承人254名。目前,已有97个传统舞蹈类、18个传统音乐类、7个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此外,西藏唐卡、藏香、藏药、藏纸、藏毯等西藏传统工艺技艺也得到了有效保護和传承,据统计,西藏藏纸制作技艺等85个传统技艺类、13个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级名录。西藏还积极建造了传习基地,截至目前,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江孜卡垫厂、西藏唐卡画院、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各级各类传习场所达到165处,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①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藏文化产业已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了多门类、多体系、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然而,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与内地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西藏文化产品开发能力较低,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业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型人才等问题的存在阻碍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创新意识不强

创意是文化产业最为基本的特征。目前西藏文化创新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西藏文化产业起步晚,创新基底薄弱,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等各个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西藏传统文化,创新型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开发意识不强,文化创新意识不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方面还很欠缺,导致文化产业的缺乏创造活力;此外,多数人对西藏文化产业的本质及运作模式、功能等还存在较大的模糊意识,多停留在文化产业就是酒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表层上。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有全新的把握和认识,致使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二)西藏文化产业布局不合理

西藏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受民族文化、地区经济环境、商业氛围和经营理念的影响,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是西藏文化产品的门类较多、市场情况相对较好的地区。林芝和那曲等地区有一些文化产品市场也不错,但总的来说民族文化产业凸显出不同程度的先天不足、后天缺乏后劲的问题。这几种情况所反映出的问题是西藏文化产业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仅仅靠自然因素形成。因此产业的环与环链与链基本上属于一种松散的结构,这必然带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甚至服务间的一系列问题,故而影响到全区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此外,西藏目前的文化企业存在分散、弱小等特点,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文化投资主体单一,目前西藏文化产业基本依靠国有资本投资,投资主体以国有经济部门、国有文化企业和国有事业部门为主,缺乏其他投资主体,虽然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较高,但缺乏扶持民营资本的政策环境,导致西藏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和能力缺乏,严重影响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布局不合理。

(三)西藏文化产业结构单一

西藏文化资源丰富,分布较广,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文化产业平台等方面水平不均,因此西藏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西藏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仍旧主要以西藏传统文化资源为产业发展基础,缺少具有现代意义的经营服务型文化,兼具西藏地方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新兴文化产品的研发不够,大部分的文化产业还停留在小规模状态,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市场的竞争力弱。西藏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西藏出版业、电影、电视、广播等文化产业仍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主,发展非常缓慢,阻碍了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西藏的支柱性产业,现已具有产业化规模,但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西藏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西藏文化产业始终是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要特征,政府在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在产业发展中的必然结果。然而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西藏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西藏未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造成文化市场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很难形成合力发展文化产业;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管理文化产业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文化产业管理能力薄弱,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指导,文化资源很难实现整合与优化;由于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管得过多,统得太死,将文化产品和服务视作免费消费的公益品,致使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未能建立起来,文化机构、文化团体以及文化企业相对独立的运作空间未加释放,加之一些经济实体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因而,文化市场的潜在动力与竞争力也未完全激发出来。③因此,构建“权责对等,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机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五)缺乏专业型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资金的投入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更需要有专业型人才的支撑,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核心。西藏平均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很难吸引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因此,西藏文化产业存在从业人员总量不足、高精尖人才匮乏、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培训等因素,导致西藏文化产业人才无法和需求顺利对接,容易产生学非所用、人才和岗位缺口不能匹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西藏地区文化创意人才更是极度缺乏,尤其是文艺演出管理人才、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人才、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人才、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人才、会展产业人才和艺术品创作及交易管理等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人才缺口极大。④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文化产业是西藏各大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也是西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西藏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一系列影响产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西藏自治区应当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理念,依托重大项目,积极扩大投资融资,立足西藏实际打造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

(一)开拓创新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手段,西藏要实现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大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开拓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思路,不断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观念,增强“政府搭臺,文化、经济联合唱戏”的文化产业观意识,不能仅仅把西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整合西藏文化资源,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破行业束缚,打造文化与旅游、民族手工艺体育、建筑等相结合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此外,还应当大力培育互联网、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强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增强西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市场,切实增强西藏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拓展融资渠道,扩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更好结合,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引导扩大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西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应当探索出西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以政府资本为主,保证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多元资本的投入,包括外资、民间资本等,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辅助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新型金融产品,如将文化产品质保化,作为债权产品推出以融资,形成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此外,政府可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更多的投资资金流入文化产业发展,设立西藏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开发重点文化产品和文艺精品。同时,通过投融资主体和渠道的拓展,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切实扩大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兼容的格局。

(三)依托重点项目,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结构

依托重点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西藏政府应当集中资金、整合文化资源,同时鼓励企业投入进去,集合各企业在经营管理、资产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开发一系列重点项目,将西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西藏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产业项目,加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西藏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力度,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快速发展。通过打造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破除文化产业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西藏其他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形成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首,文艺演出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为辅的文化产业,切实提升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促进西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西藏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应当找准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正确定位,形成各部门具体分工、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统一具有权威的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统筹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保护、发掘和利用好各类文化资源,并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此外,还应当加强文化产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在修订实施 《西藏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制定和出台《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 ,确保文化领域各项工作协调、有序、健康发展,全力推进西藏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立足西藏实际,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西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所指出的——要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导向,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会愈发呈现出与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相结合,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同时与旅游业、会展业等相关产业,与民族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与国家安全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必然趋势。因此,西藏应当将其具有差异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深挖“藏民族文化+”内涵,打造以文化旅游、民族手工艺、特色演艺与餐饮、特色节庆会展、民族艺术等为主的一系列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南亚大通道建设”的背景下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经营战略,提高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打响藏民族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特色地位。

(六)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型文化产业人才,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人才是决定一个地区、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依靠高素质、专业的人才队伍。政府决策者和文化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一方面制定符合西藏区情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通过组织各类技能培训、鼓励文化产业单位与高校科研機构联合等措施,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尤其应当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特别是既通晓藏族文化及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既懂文化创作和产品研发,又懂市场经营的本土人才,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让更多热爱藏文化产业的人士投入到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为文化产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重点鼓励吸引掌握科学、熟悉管理的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到西藏创业、就业,建立完备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为西藏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注释

①西藏非遗:活态传承让散落人间的雪域珍宝再现活力量,中国西藏网.http://fwzwh.gnun.edu.cn/info/1381/3054.htm.

②唐雨虹,朱华鹏,黄菊英.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16).

③纵瑞彬.西藏文化产业结构的基本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6(3).

④常凌翀.西藏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构想――基于SWOT分析法的研究[J].新闻前哨,2012(6).

作者简介

拉巴卓嘎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法学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西藏
天上的西藏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神奇瑰丽的西藏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