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兴 王雪妮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了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改革对策:主张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资源,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企业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全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有了安全工程这个新兴的专业。高职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更晚,课程体系建设也各有差异,即便开设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首先,现有的教材都是针对本科段的学生所编写,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高职的《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教材。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困难,高职学生的定位应该不同于本科,但是具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再次,高职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积极性都比本科生差,这就会影响课程的效果,就更迫切的需要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很多,但与本课程相关的不多,并且多是对单一教学法的探讨,研究内容单一,没有较好的效果,也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1-5]
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枯燥、知识复杂、难学,没有很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也反映出目前的课程教学满足不了需要。教师在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多以讲解书本内容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单一;讲授形式单调。教师讲授方法主要是灌注式的,教学感染力和课堂效果较差;授课内容枯燥,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核方式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只注重结果,对过程无法进行考核,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只是能力。
二、研究改革的内容
1、课程定位
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分别为安全管理实务和事故案例分析。而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应急管理部联合推行的安全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其考试科目共有4门,其中“安全管理”与“案例分析”这2门直接与本课程内容相对应,可见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学好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核心的知识技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本课程为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安全管理類、安全技术类、安全法律法规类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课程。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要综合运用其他的安全管理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学的进行管理,规范的运用技术手段。对于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要做到能识别、会管理、能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以前所学的安全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整合,从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企业安全管理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独立规整企业的安全管理资料。了解高危行业企业的一些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够简单辨识与分析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能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发生的事故能够准确的找出其发生的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并给出简单的处理意见,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2、课程内容
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安全管理实务,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重大危险源、安全标准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事故预防等内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初步做到以下事项:能简单提出企业的全生产目标、能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要求做出安全费用提取清单、能组织各类安全教育培训、能够整理归档安全技术文件与资料、能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检查、能完成安全生产总结报告(如安全周报、安全月报)和安全台账、能分辨企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能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进行处理、能在发生事故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能进行工伤事故的统计上报、能够提出完善的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
下篇是事故案例分析,主要选取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及国内外影响极大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做到以下事项:对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能够独立分析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技术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根据分析能够判断事故的性质、等级和责任者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也能够基本达到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关于事故案例的要求,能够分析厂内的一般事故并给出处理意见。
3、教学模式
(1)参与式教学法。该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以4~5人为一组),分组参与安全管理文件的编制或案例分析,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学生、分配任务、协调工作、收集汇总结果等。其操作程序为:①由教师进行分组讨论的任务或案例分析所需知识点讲解以及注意事项的说明;②教师给出任务或案例分析的企业背景材料或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发生的详细情况,并接受学生对于相关材料的问询;③在限定时间内分组进行讨论,组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也可以对其他组员的观点进行补充,通过团结协作最终得出本组的方案或结论,作为本组的结果;④各组展示本组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允许其他组进行补充或者质疑,充分挖掘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⑤老师讲评,对整个分组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给予点评,并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给出相对合理的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团队成绩,学生会积极思考并参与组内讨论。另外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目前互联网时代学生与人交流过少的问题,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2)混合课程。结合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件、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企业现场和问题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目前建设了良好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可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进行混合式教学。例如,事故案例分析可以选择国内外影响极大的典型事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关注度。以2008年山西省新塔矿业尾矿库溃坝事故为例,[6]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当时的事故情况(新闻报道),观看现场拍摄的图片,讲解尾矿库坝坡稳定的影响因素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具体状况,引导学生按照事故分析的原则对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其中的技术错误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科学可行的防范措施。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这些安全事故的兴趣,进而想去解决问题,才可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4、考核标准
本课程考核不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考核以能够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更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平时考核+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成绩占20%,从考勤、课堂纪律、课堂活动来进行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课堂的反应及互动情况等;(2)过程考核,成绩占50%,主要从分组参与的安全管理文件编制或案例分析的最終结果情况;课内实训是否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3)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重点考察本课程所涉及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的热门考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独立分析事故的能力。
三、结语
在目前高职学生基础水平、学习积极性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课程的效果,培养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安全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资源,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态度,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雪妮.建筑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8.6.194-195.
[2] 芦琴.参与式案例教学法在《安全管理实务》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0(3)92-93.
[3] 崔树银.参与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4.167-169.
[4] 林岚,王凌云,朱巧红.讨论式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290-291.
[5] 王雪妮.基于安全员岗位的高职建筑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水泥,2018.4.154.
[6] https://baike.so.com/doc/4912600-5131241.html.
【作者简介】
高振兴(1982—)男,陕西渭南人,讲师,现从事安全技术管理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