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
【摘 要】 本文针对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策略和路径。在国家层面,要成立统一的社会工作监管部门;做好社会工作理念的宣传工作,强化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完善相关法律,保障社会工作人员较高的薪资待遇。在高校教育层面,要做好实务教学工作,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社会工作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层面,要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回应社会需要,切实解决好社会问题。
【关键词】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对策
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诞生社会工作这一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职业化已经盛行了100余年。我国自上世纪末期开始实践小政府、大社会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随之诞生了社会工作这一新兴职业。20世纪90年代,上海率先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近20余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不断发展,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境,整理、反思这些困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将社会工作调节、稳定社会的强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社会工作组织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差距非常大
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工作组织,社会工作组织决定着社会工作的岗位数量和质量。现在,国内的社会工作组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的组织;二是设有社工专业的高校自办的,一开始是校办实训基地,然后依托科研、人才等资源,渐渐发展成为特色服务机构。目前而言,这两大部分社会工作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单位。就目前社会工作机构的分布而言,已有社工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没法满足城市发展、地域经济增长的需求。目前,国内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大都生活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在这些地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不给力,政府倡导力度不足,延缓甚至是阻碍了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高低不一
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刚刚开始发展,有很多行业或是政府官员转入社会工作行业,他们是我国首批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这些人大都使用的是边学边干的工作方法,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尽管这一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相关业务,尽快熟悉业务,但是,这一部分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而这些也或将成为制约社工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社会工作是专业助人工作,这一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助人方法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很明显,对于社会工作的质量而言,后者的决定性作用更强一些。现在的社会工作者,都要接受严格、系统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为在理解、落实社会工作价值观、伦理原则时,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致使他们的工作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专家专门研究了国内几家著名网站社会工作者的招聘信息,研究发现,招聘单位没有控制好岗位人才专业资质,在所学专业、学历、实践经验等专业资质方面的要求不够严格,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能力、从业资质等审查不够严,这无疑增加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难。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总体水平普遍较低,同时这一队伍的年龄高、学历低、专业资质不够、职业素养缺乏。
3、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不高,导致人才流失普遍
以前,关于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背景和发展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和宏观取向方面,很少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不高,无法用薪酬优势吸引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维持现有队伍稳定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社会工作者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必需的专业技巧,更需要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感情。假设在工作实践中,工作者长期得不到与之付出相对应的物质或是精神回报,就很难产生工作认同感,也就大大增加了职业枯竭的可能,社会工作者最终选择从事其他岗位,这是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策略和路径
1、国家层面
(1)成立统一的社会工作监管部门。要想更好地发展社会工作,国家要成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工作监管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认定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登记、注册、规范从业者的职业行为等等。目前,关于社会工作的监管,可以涉及到现有的民政部、社保部、人事部等政府部门,但是监管过程非常不规范,所以,国家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工作监管部门,用于规范、监管社会工作。
(2)做好社会工作理念的宣传工作,强化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目前,我国关于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体系已基本健全,但是,专业文化、专业权威还处于强化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发展的时间不长,人们对其的认知不够,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让人们认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服务理念,并主动、自愿的希望获取社会工作的服务。
(3)完善相关法律,保障社会工作人员较高的薪资待遇。香港的社会工作职业属于高薪职业,政府直聘的高级社工,和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工作稳定且薪资待遇較高,是稳住社会工作优秀人才的主要方法,也是吸引优秀年轻人加入其中的主要因素。现在,国内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不高、岗位频繁转换,是导致行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工作岗位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工作者的物质需求,社会工作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精神投入,对于这样的职业,丰厚的薪酬待遇、较高的精神奖励“双管齐下”,方能激发工作者的工作激情。
2、高校教育层面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该专业的教育核心就是实务教学,在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中,除了要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强化和社会工作相关组织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增加该专业的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参与实务的机会,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社会工作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层面
(1)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社会工作组织的日常监管、运营,都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完善,完善的制度可以规范组织的运行、规范社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行为、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社会工作组织连接着社会工作者和所要服务的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落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完善各项机制,保障社会工作的顺利、优质开展。制度的完善既能够推动组织的自身发展,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社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以及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可程度。
(2)社会工作者要切实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是“自助与助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也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培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要灵活应对各项问题。
(3)对社会的需要积极做出回应,切实解决好社会问题。人们对社会工作的不认可,极大地限制了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要介入社会发展各层面,不只是单纯地参与其中,更需要社会工作者或是社会工作组织结合不同的社会问题的不同特征,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以期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肯定。
三、結语
总而言之,国内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尚处于发展初期,不管是制度的健全,还是具体的工作实践,都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些挑战和我国社会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经济在腾飞,对社会工作的需求量逐渐上升,这就越来越凸显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在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再加上社会工作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不懈努力,人们开始认可社会工作职业化,并大力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人们更愿意获取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帮助人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德尚,李淑艳.社会建设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2] 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作者简介】
蔡 畅(1992.09—)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