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融合·思维·应用

2019-09-27 06:41周黎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文本情境

周黎倩

自从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每一位语文老师。相较于传统语文课本,无论是读书方法的指导,还是课文的重新编排,或是作文的分单元指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材改变的背后是一种理念的变革。时代在发展,旧有的教学体制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也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因此,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练习与试题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一、创设多元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学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熏陶,并感受作者的情感,懂得某种道理,从而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获得真实深切的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指导实践中做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尝试。

首先,活动促读,总结整理核心内容。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经典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其内容与思想和初二学生略有距离,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在初读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情境任务:以“我最敬佩的红军”为题出一期板报,八位同学一组,做成展板。活动布置下来,学生的读书热情瞬间高涨起来,先是对文中材料进行分类,做读书笔记,还主动延伸阅读了其他资料。六块展板,涵盖了班里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成果,板报出得精彩纷呈。整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增加了信心,更在情境中学习到了红军的精神品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思维导图,理清叙事线索。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故事性很强,学生读起来兴趣较大,但其中人物众多,事情也较为琐碎。学生读完普遍感觉印象不深。在指导阅读实践中,笔者让学生以时间为序,以主人公祥子为线,概括祥子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并在性格发生转变的事件上做特殊记号。学生整理完成后,笔者又用了一节课做交流汇总,大家随后又做了修正,于是对祥子的“三起三落”以及他的悲剧命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情境设置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同的文本设置的内容也不一样,这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去设计。而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自主学习意识会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二、设置综合性任务单,由点及面撬动文本

传统课堂的设计与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往往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合作的任务多集中于赏析文本、突破难点等。正是由于学习任务往往较为单一,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较为琐碎,导致课堂呈现出问题繁杂、效率低的弊病。前几年的问题式教学、主问题设置研究已开始解决这些问题,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改革方式过于单一,仅体现在教师提问的变革;学生活动较为单调,主体意识依旧不强;课堂中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走,学习兴趣不高。

浙江省部编教材配套《语文作业本》,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革,任务由单一转向了综合,且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种变革的优势在于,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能撬動整个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方法,思维更加开阔。下面以《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任务为例:

快速浏览两篇文章,圈点重要的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这样一个任务,既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材料的对比阅读能力。完成这个表格,学生对两篇短文的行文思路和作者的观点便了然于胸,效果胜过所有单一性的任务。

《作业本》中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有很多,这些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既有点的理解,又能由点及面,进而撬动整个文本。

三、加强体验式学习,唤醒学生的深层体验

核心素养下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式。这一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阅读、听讲、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的过程。它符合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体验式学习应该发生在有一定知识基础后,通过某项活动获得情感体验,最后重新建构知识及情感。

学生与文本的共鸣点是抽象和难以把握的,作者的情感体验并非陈述性的知识,因此教师无法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习得,这就需要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以唤醒学生的深层情感,即与文本的“共情”。笔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获得,如配乐朗读、编课本剧、“画”说文本等;另一类为从文本本身获得,如分角色朗读、相似文本联结、情节“补白”等。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无论是哪种体验方式,都不能脱离文本语境。

第二,不是任何文本都适合体验式学习,如应用性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这类非文学类文本就不适合。

第三,导入过程中的体验宜短不宜长。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需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之上,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学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时,导入可设计“听雨声并联想雨中发生的故事”环节,然后进入课文“回忆”的情境,三五分钟即可。赏析完文本的语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可配乐朗读抒写“汪曾祺先生与昆明”的文字,让学生真正感受老先生的“昆明情结”。

四、创新单一的命题方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初中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过于强调答题模式、机械背记的情况,而忽视学生的个性阅读或自我阅读体验,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中考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教师往往就把教学聚焦到哪里。试题存在着知识点单一化、碎片化现象,命题形式过多地指向训练学生的浅层思维。这种命题方式适用于小学低段的语文学习,但进入初高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这就必须改革我们的训练方式。

教育部《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意在表明我们的学生不光要学习知识,更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关注时事,要有解决社会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试题的改革在各地的中考卷中已有体现,比如2018年温州语文中考卷就加入了许多社会元素,如“修改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又如金华丽水卷的名句选择题,创设了给18岁的小咏送祝福语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的情境,将名句考查由背记转到理解与应用。而综合性的试题则与课堂中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单相呼应,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与思维深度。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文中提到:“在学校里,学生思维训练失败的最大原因,也许在于不能保证校外实际生活那样,有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思维是人类具有的高级的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亦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提升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情境化教学与体验式学习是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综合性任务单与命题形式的革新则是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体验式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