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桓,姜雪峰,毛娟,卢世雄,何红红,陈佰鸿*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700)
果实套袋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技术措施,通过套袋,改变果实的受光条件,从而对果实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果实套袋不仅可以降低果实裂果率,减少鸟害,同时能够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1]。研究表明,‘巨玫瑰’葡萄以白色木浆纸袋处理效果较好,果粒近椭圆形,果形适中;以尼龙网袋处理果粒着色最好,单果最重[2]。郑芳等[3]研究发现,套袋使‘红地球’葡萄粒质量提高14.2%,穗质量提高13.6%,果粒大小均匀,果形端正,果皮细腻,果粉增多,果面整洁美观,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品质。本研究以酿酒葡萄‘马瑟兰’为试验材料,以不同透光条件的果袋对果穗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葡萄果实发育及着色的影响,进而为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供依据。
以9年生‘马瑟兰’葡萄自根苗为研究材料,株行距为0.5 m×3 m。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水,年灌水量为4800 m3/hm2。N、P2O5、K2O分别施入160 kg/hm2、120 kg/hm2、240 kg/hm2。
试验在甘肃省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38°02′N,102°42′E)进行,海拔1632 m。土壤为中性到弱碱性的砾质沙壤土,土层深厚,透气好,年降雨量191 mm,蒸发量2130.8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24.8 h,≥10 ℃的有效积温在2800~3200 ℃,年平均温度6.9 ℃,气候凉爽,无霜期大于160 d,生产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为0.62%,pH7.8,速效氮0.9 g/kg,速效磷22 mg/kg,速效钾123 mg/kg。
选取相邻的7行葡萄树作为试验材料,每行定植120株。其中两侧的两行作为保护行,之间的5行进行试验处理。对用于试验的葡萄植株修剪时只保留5个主枝,并且每个主枝只留2穗果实。果穗在开花后45 d至采收期用不同果袋进行套袋处理,整个生育期不摘除果袋,取样时果穗连同果袋一起剪下。本试验使用的4种木浆果袋均生产自山东省莱通纸业有限公司。果袋A:双层苹果袋,外部一层果袋内部为黑色,外部为棕色,内部一层果袋内外均为红色,透光率为0。果袋B:单层白色果袋,透光率为50%;果袋C:单层果袋,黄色和棕色条纹袋,透光率为15%;果袋D:单层棕色袋,透光率为5%;以不套袋果实作为对照(CK)。
取样时每个处理在30株葡萄植株剪取90穗,每个处理重复3次。取样时期分别为花后90 d(DAF90)、花后100 d(DAF100)和花后125 d(DAF125)。每个重复分别从果穗基部、中部和顶部摘取15粒果实混匀,每个重复中随机选100粒果实测定纵横径、粒质量及着色情况。不同时期取样时在每棵葡萄树上均不重复取样。
单粒重用精度为0.01 g的天平称量;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径、横径,并计算果形指数;果实着色情况采用Minolta CR-400型色差计,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颁布的CIELAB评价体系测定果皮的L*、a*、b*值。L*值表示亮度,绝对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a*值表示红绿色度,正值代表红色,负值代表绿色,绝对值越大,表示颜色越深;b*值表示黄蓝色度,正值代表黄色,负值代表蓝色,绝对值越大,表示颜色越深[4-5]。
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3进行数据处理,origin 9.0作图。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和Duncan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α=0.05)。
图1 套袋对果实单粒重的影响Figure 1 The effect of bagging on the berry weight
如图1,在DAF90时,不同光照强度下果实粒质量差异显著,A、B、C和D分别与CK相比,粒质量减小了36.63%、14.85%、25.74%、24.75%,B的粒质量分别是A、C、D的1.34倍、1.16倍和1.13倍,C和D之间差异不显著。DAF100和DAF125时,各处理均没有显著差异。
在DAF90时,B和C果实的纵径和CK无显著差异,而处理A、D分别比CK减小了10.70%和9.30%。不同遮光处理中,B的纵径为11.28 mm,是A的1.10倍。DAF100时,遮光处理对果实纵径变化的影响与DAF90时一致,B、C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处理A、D分别比CK减小了9.40%和0.57%,遮光处理中,B的纵径是D的1.12倍。DAF125时,CK果实纵径与各遮光处理果实无显著差异(图2A)。果实横径在整个生育期中与果实纵径的变化规律一致(图2B)。在DAF90到DAF125,套袋处理与CK的果形指数均在1.00~1.10,没有显著差异(图2C)。
图2 套袋对果实纵径、横径以及果形指数的影响Figure 2 The effect of bagging on the longitudinal diameter、transverse diameter and fruit shape index of berry
图3 套袋对果实L*、a*和b*值的影响Figure 3 The effect of bagging on the L*, a*, b* value of fruit
DAF90时,处理A、C及D的L*值均大于CK,其中处理A的L*值最大,为49.37,比CK高34.62%;处理B的L*值最小,为29.82,比A处理低39.60%;A处理与D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A、C和D处理的果实比处理B和CK的亮度高。DAF100时,处理A的L*值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B(28.91)与C(28.54),处理D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DAF125 时,处理A、B、C和D的L*值均低于CK(34.29),其中B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显著低于CK(图3A)。
DAF90时,处理A、B、C、D以及CK的a*值分别为-14.02、4.22、2.50、-13.24、2.86,其中A处理和D处理的a*值均为负值,表明处理A和D为绿色,还没开始转色,且绝对值越大,绿色越深,即处理A和D的果实以绿色为主。而处理B、C及CK的a*值均为正值,表明处理B、C和CK果皮为红色,说明果实开始转色,B、C和CK的a*值大小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时期3个处理的果实着色情况基本一致。DAF100时,遮光和CK的a*值均为正值,说明各处理的果实均转色,CK的a*值最大,为4.46,显著高于遮光处理,并且分别是处理A、B、C及D的8.10倍、2.41倍、1.54倍和1.54倍。DAF125与DAF100相比,各处理的a*值均下降,但均为正值,处理B、C、D显著高于A和CK,且B、C和D间差异不显著(图3B)。
DAF90时,处理A、B、C和D的b*值均为正值,其中处理A比B和C分别高90.89%、71.70%,说明处理A的果实与B和C相比更偏向黄色;而CK的b*值为-2.68,小于0,说明CK的果实更偏于蓝色。DAF100与DAF90 相比,各处理的b*值均变小,其中处理A和D的b*值均大于0。DAF125时,所有处理b*值均小于0,说明各处理的果实在成熟期呈现出蓝色,并且CK(-5.05)的绝对值最大,比处理C和D分别高39.80%、43.96%(图3C)。
本研究发现,在花后90~125 d时,果实正处于膨大期,所有处理的果实粒质量呈升高趋势,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这与黄保娜[6]在苹果中的研究结果一致。在花后90 d时,遮光处理的粒质量均小于CK,且与CK差异显著。果穗遮光后,果实的透光率降低,果实在幼果期的光合作用减少,使果实膨大期推迟,从而影响果实重量的变化[7-8]。采收期(花后125 d)套袋果实的粒质量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刘会宁等[9]试验也表明套袋与不套袋对4个不同品种的葡萄的粒质量影响不明显。
果形指数受到果实纵、横径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其中果实纵径的增加对果形指数的影响较大,而果实纵径的减少对果形指数较小;相反,果实横径的减少对果形指数有较大的影响,而果实横径的增加对果形指数有较小的影响[10]。本研究得出,在花后90~125 d 时,果实的纵、横径一直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套袋与对照果实的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这与唐文胜[11]的研究结果一致。
花后90~125 d时,遮光处理果实的L*值呈降低趋势。对‘岳苹’苹果果实遮光后发现,随着果实的成熟,a*值减小,L*值增大[12]。对南果梨进行套袋,发现果实遮光后L*值与未套袋果实差异显著,并且未套袋果实的L*值显著低于套袋处理,而不同果袋之间无显著差异,果实遮光后增大了南果梨果实的a*值,并且不同果袋处理后a*值差异显著,说明南果梨果实套袋有利于果实的着色[13]。本研究发现,随着果实的发育,各遮光处理间a*值无显著差异,但和不遮光处理差异显著。b*值随果实的发育进程逐渐减小,果穗遮光后b*值与CK差异显著,而有研究认为套袋对黄蓝色差的影响不明显[14-15]。本研究采用了白色和棕色的木浆果袋,可能会对光质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经过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果袋遮光程度的不同是造成果实各指标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光质变化影响较小[16]。可见,不同的果实类型对光照的响应敏感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不一致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不同遮光处理显著降低了花后90 d时果实粒质量,完全遮光处理粒质量下降最显著,而在花后100 d和花后125 d时果实粒质量在遮光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果实遮光超过50%时显著减小了花后90 d和花后100 d时果实的纵横径,而花后125 d时遮光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遮光对花后125 d时果实果形指数无影响。遮光延迟了果实的转色时间,并且在果穗遮光超过50%时影响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