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发展数字经济研究

2019-09-27 01:02王水莲庞嘉宜
桂海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南宁市数字经济

□ 王水莲,刘 娴,庞嘉宜

(1.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3.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编码为基础,以数字化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紧密融合形成的以信息产业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产业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1]。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目前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正日益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加快南宁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发展数字经济机遇空前

(一)产业政策良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需求,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加快部署,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广西制定了《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方案》《关于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划及政策。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宁市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相继制定了《南宁市大数据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南宁市信息服务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南宁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为全市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发展潜力巨大

有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2]。同时,由于数字经济更强调融合共赢,通过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带动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催生一系列新型业态,将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近年来,东盟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智慧城市、移动支付等领域加快布局。目前,东盟十国网民规模总数达到2.6亿人,数字经济规模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3],东盟市场潜在需求非常旺盛,但基础设施却较落后,为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走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商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合作格局逐渐形成,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程度将得到持续地提升,为加强“南宁渠道”,推动南宁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尤其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成为国家发展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和信息产业的重大项目,依托这些平台和设施,将有助于推动南宁市与东盟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深度融合。同时,2018年南宁市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南宁市构建面向东盟、辐射广西及西南中南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发展趋势及其所产生的市场需求和容量,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当前我国人口的数量优势正逐渐向质量优势转化,在中国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应用消费市场,消费者乐于并善于接受所有实现数字化的事物。这为数字技术注入传统产品和服务,以及数字化商业模式的迅速市场化创造了条件。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应用新场景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电商购物、数字零售、数字社交、数字金融、数字旅游、数字教育、数字养老等领域的探索发展将更为深刻地影响人们消费领域的各层面。同时,正是由于人民群众从数字经济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生活需求更加迫切,倒逼政府和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缩短创新周期。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创新的成本更低创新的成果转化更快,创新效率更高,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目前,随着南宁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外来人口不断向南宁集聚,市场体量日趋庞大,网民数量持续增长,将有助于加速数字技术的普及,推动数字市场化发展。

二、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数字信息产业保持稳步增长2017年,南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7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06%[4]。“电商南宁”战略深入实施,2017年全市共有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200余家,大型跨境电子商务线下体验店5家,已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个、农村电商产业园6个,完成村级服务点(体验店)1600个,农村电商覆盖率达65%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五象信息交流中心、南宁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等10个项目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产业园等29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入驻行业重点企业45家,入驻孵化创新团队80家,培育了特飞云天、七三科技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广西首家瞪羚企业,形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产业微集群[5]。尽管南宁市数字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数字经济规模偏小,总体水平偏低

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9%,已接近GDP总比重的三分之一[6]。目前南宁市数字经济总量不大,规模偏小2018年,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8)》,针对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等四大关键领域制定评估指标,对覆盖全国80%以上经济规模、60%以上的人口规模的100个城市开展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南宁数字经济总分为54.9,未达到所评估城市的平均分(57.6)。在全国31个省会(首府、直辖市)城市排名中,南宁市排在第25位,明显落后于上海(89.0)、北京(87.9)、广州(87.4)等城市;在西部12个省会(首府、直辖市)城市中南宁市排名第8位,与成都(86.7)、贵阳(73.8)、重庆(70.1)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见表1)。目前,南宁市数字经济正处于初见成效、加快发展阶段,只有把握机遇,不断追赶,才能实现后起先发,弯道超车。

表1 2018年全国31个省会(首府、直辖市)城市数字经济评估及排名情况

(二)重大项目不足,数字技术产业基础薄弱

政策资源配套不足、要素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制约着南宁数字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均衡,呈现出三二一产逆向渗透趋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第一、二产业数字经济则相对滞后[7]。在第一产业中,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2017年南宁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仅为17.67亿元,占全市重点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不足1%。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民购买使用手机、流量等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包括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个方面,在运用数字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关键性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培育农业品牌价值等方面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在第二产业中,南宁市化工、建材、造纸、木材加工和纺织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主动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实施“二次创业”谋求企业发展,但多数企业产业规模较小,整体实力不强,数字化水平较低,距离实现“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的智能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南宁市数字技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规模偏低。2013—2017年,尽管南宁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呈增长态势,但是增速却呈下降趋势,产业增长乏力,支撑作用有限(见图1)。南宁缺乏平台型龙头企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不强。目前,入驻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的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的大项目数量不足,尚未形成较强的产业集聚,成为制约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持久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传统领域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融合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目前,信息化投入大、投资专用性强、转换成本高,追加信息化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较高。因此,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仍面临较高壁垒,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动力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展还比较缓慢。以南宁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为例,根据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在2017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7)》[8]显示,2017年,南宁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4.8分,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1.8分,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靠后。南宁与广州(65.1)、苏州(64.0)、深圳(63.9)、青岛(60.9)、宁波(60.5)等东部沿海城市差距较大。这些东部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GDP规模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在两化融合引领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南宁市与成都(57.7)、西安(52.8)、呼和浩特(51.4)等西部省会(首府)城市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这反映出南宁市在研发、生产、商务、管理环节的数字化水平较低,亟需加强信息技术与企业关键业务环节的融合,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四)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不够,开发利用率偏低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总量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几乎每两年就翻一番[9]。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掌握着全社会约80%的公共数据,要让这些海量数据创新应用、创造价值、释放能量,共享开放是必由之路[10]。南宁市已经建立了几十个电子政务系统,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建设,产生了很多信息孤岛,造成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难度较大。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系统的建设,初步建立了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平台。但是,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仍面临不少困难。跨部门数据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流程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明确。由于缺乏规范的流程和制度,各个部门的责任难以界定,影响了业务部门数据共享与开放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政府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再利用。同时,不少行业和企业之间缺乏数据共享意识和客观条件,制约了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跨业务的数据整合,大量数据资源闲置。此外,南宁市缺乏较大规模、能够带动数据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地区,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不畅,数据开发利用率不高。

(五)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数字安全保障有待夯实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对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南宁市所面临的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复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当前,由于我国在信息化领域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包括南宁在内的我国城市金融、电力、交通、通信等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11]近年来,国家推进政府、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网站系统及商用网站系统进行IPv6改造,但是建设的缺口较大,困难较多。同时,数据的高度集中也意味着风险集聚。南宁市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水平有限,传统的数据保护方法不能满足大数据安全保障的新要求,对异构数据源、分布式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等方面的安全缺乏技术保障手段,对在数据开放共享中的隐私保护也缺乏有效措施,存在可能产生数据泄密和隐私侵犯等安全隐患。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安全漏洞,获取登录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实施精准网络诈骗行为,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发展。据广西公安警综平台统计,2016年广西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约2万起,同比上升10%左右,其中南宁市共立案电信诈骗案件7300多起,占全区电诈骗案件约37%。

三、以数字经济推动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规划引领与政策支持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需要用地、投融资、财税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才能更快发展,南宁市应通过完善的规划设计和系统的政策支持,加速吸引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集中。

1.加强规划、计划引导和管理。编制数字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数字产业发展的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促进措施等内容。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明确短期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定期对计划推进落实情况予以督查督办。全面清理和调整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竞争监管政策。加强数字经济项目管理,在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项目库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统一的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库,强化对项目库、新业态的动态化管理。建立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跟踪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等级予以分类指导,重点扶持。

2.完善产业发展综合政策。根据数字广西系列配套政策,结合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基地的要求,出台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产业发展的政策,着重对数字经济发展涉及的重要领域予以重点支持,尤其在财税扶持、平台建设、园区运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在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企业)落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示范工程和试点应用、智能化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对投资规模大、经济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项目配套产业给予相关扶持。

3.完善资金支持专项政策。在对南宁市各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整合的基础上,调整安排一定额度的数字经济发展资金,对数字产业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及数字经济集聚区给予财政扶持。综合运用政府参股投资、贴息贷款及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拨款等方式,强化对数字产业的财政支持。制定科技金融政策,针对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将政府各类专项资金转向商业性资本不敢或不愿投入的领域,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做大规模并扩大影响力,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投资。

(二)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可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

1.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发挥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的强大数字资源整合能力,全力支持电信运营商、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新型绿色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数据产业园,并搭建各类大数据平台,有效拓展上下游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数据交易中心,建成面向东盟的社会大数据交易平台服务中心,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方式,提供数据交易、支付、结算和安全保障等服务。培育一批开展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等大数据服务的企业,促进大数据在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发展面向三大产业的大数据服务。引进云计算研发和服务企业,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促进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提升产业大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推动大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2.扶持发展人工智能。推进东盟硅谷科技园、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开展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科技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相关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和扶持科技创新企业,推动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培育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产业。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鼓励建立人工智能企业与用户合作的“产学研用”联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制定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补助政策,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领域内企业的扶持,强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3.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在交通运输、现代农业、城市综合管理以及民生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形成导航、通信、地理信息系统配套应用服务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在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立北斗导航产业园,推进项目和企业集聚,发展北斗导航应用及卫星技术应用产业。加强与国内国家地理信息(北斗卫星导航)企业对接,促进企业在南宁市开展面向东盟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服务。

4.大力发展前沿信息产业。研究全市前沿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将量子通信、区块链、未来网络等作为重点领域,支持开展技术创新应用研发,促进成果产业化,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数字产业。支持探索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子政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发应用。推进中国—东盟区块链产业园建设,建立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区块链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数据交易等领域试点应用,推动区块链与金融、物流等行业的广泛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开放

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持续性工作,提高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共享水平,助推南宁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1.提高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技术指南,明确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重点领域,规范指导数政务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对政务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操作性。鼓励知名企业参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大数据重大应用示范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支撑中国—东盟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为企业开展大数据产品开发与应用提供服务。通过政企合营、招投标、特许授权等数据资源开发方式,支持在产业经济、城市管理、公共交通、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数据资源的增值开发及运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2.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共享。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框架下,举办数字经济合作高峰论坛,推动我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平台,为深化合作提供桥梁和纽带。加强中国—东盟信息港平台建设,吸引国内企业以项目投资、服务承包、并购等方式在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和产业基金吸引东盟国家企业及其资金加入,扩大影响力。依托在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部署运行的数据开放平台,采集汇聚东盟十国的政务数据、社会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拓展数据共享开放国际合作。搭建东盟舆情监测平台,建设东盟舆情信息数据库,建立外文网站爬虫和网页在线翻译自动入库机制,重点监测东盟国家网上信息。

(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人才培养引进三大工程,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条件,保障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1.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和数字化改造,支持电信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努力实现4G网络覆盖城乡、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公共热点区域。推进城域网扩容升级和优化本地骨干网工程,加快建设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通信骨干网络,推进东盟商务区、五象新区等区域开展5G试点建设。面向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工业及多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产业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提供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夯实物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中国—东盟国际数据出入口局和国际直达专用数据通道,提升与东盟的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借助各方力量,综合运用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数字经济安全制度。实施行业信息监管,构建行业统一的分级保护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和群体的数据信息保护。建立政府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调度运行机制,完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机制,提升政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强化大数据灾备与应急管理服务能力,构建城市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3.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围绕数字经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鼓励通过产学研联合,建立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数字经济人才智库,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强化人才政策向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吸引更多数字经济人才集聚。统筹考虑人才所需的环境和政策空间,不断完善吸引人才的相关配套措施,营造数字经济人才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南宁市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Sam’s Family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关 公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