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文章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深化思想认同、强化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的途径。
关键词:大党建格局;高校;基層党建;内生动力
1 大党建格局的内涵
大党建格局是一种党建工作新理念,主要涵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大建设”内容,目的在于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宽领域、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进而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的组织力。
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不足的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任务布置、考核等手段来推进,基层党建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党的领导弱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党建责任意识不够强,对党建重视程度不够,抓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不够有力。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党建工作走过场、造考核材料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2.2 基层党建工作虚化,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部分基层党组织“四个意识”不强,落实“两个维护”政治责任不够到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融合不够深入,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高,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
2.3 工作思维固化,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足
当前,“党建就是务虚”“关起门来抓党建”的固化思维还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做好规定动作,在创新自选动作方面不愿下功夫、费心思。创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意识不强,对内开展调研不足,对外沟通交流学习不多,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活力。
3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主观上,“不想干”“不会干”是造成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想干,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淡化”。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有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党建工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同志不愿做党务工作,或者对党建工作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二是不会干,基层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党务工作者忙于业务工作多,对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差,钻研主动性不强,对党建业务不熟悉,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导致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员教育效果不理想。
客观方面,一是重外部考核,过度留痕削减了工作热情。大党建格局下,基层党组织要面对诸多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布置及年终考评检查,各项工作开展过程性材料杂多,事事留痕为基层党建工作增加了负担,一定程度削减了创新开展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二是创新激励不足,党建激励机制缺乏。当前,高校虽然注重强调基层党建创新,但党建创新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大多强调以惩罚、考核等手段构成的负向激励机制来进行党员教育管理,或主要强调精神鼓励,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毫无关联,民主评议党员被评为优秀等次与年终绩效考核不挂钩,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4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途径探索
基层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和保障,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内生动力不足会导致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因此,积极探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十分必要。
4.1 加强组织建设,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
一是深入实施党建质量提升,积极构建校院两级党委、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档进位。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高校基层党支部“创优争星”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推进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党建品牌,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培育选树党建品牌,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优势和活力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活力。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9年度选树了“党建引领赋能创新”等11个党建工作品牌培育对象,基层党建内生动力得到大幅提升。
4.2 完善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激发高校基层党建内生动力
高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关怀激励、榜样激励、物质激励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的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层党建保障机制,重视党建工作人、财、物力保障。每年对表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党员、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并一定程度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党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鼓励党建创新,制定实施党建工作创新激励办法,设立党建创新基金。三是畅通专职队伍发展渠道,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激励措施,参照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做法,激发党务工作队伍的工作热情。四是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发展空间、待遇保障等方面支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将是否担任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应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辅助条件。五是加强和规范党建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进修机会等挂钩,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
4.3 深化思想认同,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内生动力
一是要提高认识,强化党建引领观念。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避免“弱化、虚化、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就必须转变“党建就是务虚”的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确保基层党建对教育教学业务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二是要强化学习意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党建格局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挑战更为严峻,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需要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化思想认同,筑牢共同的理想信念,汇集共同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4.4 强化队伍建设,汇聚组织合力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内生动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是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基础。一是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班子标准化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突出党建引领,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党员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发明、技术协作。二是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坚持“合理规划、专兼结合、重在培养、外促内育、精干高效”的原则,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加大完善培训机制、成长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务骨干队伍。
参考文献
[1]王首道.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9 (27):161-162.
[2]王寒,关于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 (21):237-238.
[3]杨秀敏.高职院校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 (12):59-61.
[4]张成龙,以“党建+”理念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9(1):96-99.
[5]张雪,王一侠,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9 (19):171-174.
作者简介:江小艳(1986.01-),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201 6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