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艳
摘要:通過区分传统教材和统编教材,认识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探究统编教材中教读篇目的构建及其作用;明确教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原则”、四个“意识”和五个“步骤”。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读课文;自读课文;1+X
1 简析“统编本”教材单元构建及其意图
教读课文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植根于单元教学的土壤之中,所以,在浅谈教读课文教学之前,我先简析一下“统编本”教材单元构建及构建意图。
根据新教材的单元构建及其意图,我校语文组通过研究,确定了“1+x”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教读篇目教学+自读篇目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写作教学+海量阅读”的教学模式。
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为:
(1)“1”即教读篇目教学。教读课文是单元教学的龙头,是类文教学的原点。教读篇目要教深教透,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交给学生学习类文的方法,让学生能把握这一类文章的规律,在内容、写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2)“x”是指“自读篇目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写作教学+海量阅读”,这些教学环节是教读篇目教学的补充和延展,可以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指引向更丰富广阔的境界。 一是自读篇目的学习是在教读篇目深透教学的基础上小试牛刀,检验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把握程度,进一步夯实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是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以单元教学某一个重点或难点为议题,选择课内外类文组文,进一步夯实单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是实践写作:每个学生每周一则周记,一单元一次作文;组织有写作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团,参加实践活动,形成成果集校园文学《小荷》。
2 教读课文构建和教学策略
2.1“统编本”教读课文与传统精读课文的区别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8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传统的普遍做法是精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略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时间的多少。而教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2 教读课文的构建及其作用
教读篇目的构建:单元说明+课前预习+正文+课后习题(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
我们通常把除正文之外的部分(包括“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统称为教读课文的助学系统。其中“预习”“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2.3 教读课文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
(1)立德树人。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功能和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即遵循课标要求守住传统课堂需要保留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如夯实基础,深挖教材等;所谓“创新”,即与时俱进,吸收国内外先进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利用教读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2.4 教读课文教学要拥有“四个意识”
重“读”意识。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默读、朗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方式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揣摩、品味、习得,获得思维、语言、鉴赏等方面语文素养的发展。
文体意识。教读课文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某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进而内化为阅读能力。教师应抓住不同的文体特征,多交给学生一些相应的方法和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群文意识。温教授就主张阅读教学实行“1+x”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光是教课文读课文远远不够。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
2.5 教读课文教学设计的五个步骤
(1)教学目标“准”:巧借单元说明和助学系统,结合预习和课后习题,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情况科学合理准确地确定教读课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既注重工具性,也要注重人文性。
(2)教学流程“畅”: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
(3)教学过程“透”:即基础知识夯实透,写作技能点拨透,学习方法讲解透,情感价值渗透透。以达到“授人以渔,积累知识,掌握技法”的目的。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倾向:强调知识和能力,反复操练,题海战术;淡化甚至取消知识,教学梯度被打乱。
我们希望通过教读课文的教学,努力达到陶行知提倡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社会;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