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纳
书法是中华民族流传数千载的精华,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在小学阶段将书法和语文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展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美。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探究字理,追溯演变历史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毛笔字时,要注意将汉字字理知识和毛笔书写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一边练习书写汉字,一边辨析汉字的演变规律,追究汉字的发展历史。这样的学习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探究汉字字理的过程中掌握汉字规律,为识字、写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了《秦兵马俑》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逐步引入到书法学习中,如可以提出:“在说到秦朝时,大家都会想到兵马俑,但是其实秦朝还发生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在文字上就曾经提出了书同文的政策,统一天下的文字,将当时各个国家的大篆统一成了小篆。大家对于篆书是不是充满了好奇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汉字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将“秦”字作为例子,展示其字形的演变。学生发现其原始的形象很像是几个人围着禾苗的样子,在逐步演变中渐渐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字形。教师可以逐步展示其从甲骨文转变成楷书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尝试动手,写一下楷书的“秦”。由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起来,故此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写中。教师还可以将课文中的其它生字用相同的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找到其字形的原始状态,探究其原始的语义,最后再尝试练习如何才能写好该字。
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习书写楷书的毛笔字,但是教师也可以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介绍给学生,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汉字字形的演变。这样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想要探究汉字形体变化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归纳字形结构
要写好毛笔字,首先就要了解汉字的结构。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并思考要如何才能写好这种字形结构。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不美观的字形,并让学生展开分析,探究造成字形不美观的原因是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逐步了解如何才能写出更端正的字体。
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教师让学生着重观察课文题目中的这些汉字,并尝试总结归纳,说说这些汉字有哪些结构。学生发现,这些汉字中有独体结构的“山、片”,也有左右结构的“那、绿”,还有半包围结构的“爬、虎”。教师有让学生观察一下同样是左右结构,“那、绿”在书写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在写“那”时,左边部分占了大面积,但是在写“绿”时,右边部分占了大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总结发现偏旁部首所占据的面积较少。教师又指导学生观察“爬、虎”,思考在写这样的半包围结构时,要如何控制,让字体显得更为协调。有学生在尝试练习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要注意将‘巴和‘几包围进去,如果捺和撇不够长的话,就不能做到包围,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不好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题目的汉字了解了各种汉字结构,归纳出了书写的要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其他的结构特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观察汉字字形结构后组织其进行讨论活动,学生可以尝试辨析不同结构的汉字书写规律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学生能在诸多汉字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书写汉字的基本规律,则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如何展开主动建构,如何自主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意在笔先,掌握用笔方法
写好毛笔字,掌握用笔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方式,搞清楚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要点,注意如何控制逆锋、中锋和回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练习,在实际运笔的过程中掌握毛笔的正确用法。在学生展开书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如何掌握单个笔画的书写方法,还要注意如何将单个笔画结合成整个汉字,写出具有和谐美的汉字。
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提出:“桂林山水给人一种飘逸如入仙境的感觉,其实,写好毛笔字也能给人这样的感觉。”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教学的重点引入到了书法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握笔的特点,并尝试用正确的用笔方法书写《桂林山水》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教师首先通过书写“桂林山水”这几个字给学生展示标准的用笔方法。学生注意到教师在起笔的过程中本要向左,则先向右,本要向下则先向上。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观察,并提出这是逆势法,通过这种方法起笔能起到藏锋的效果,让笔划变得更为圆润。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又观察了行笔的方法,发现要中锋运行,到收笔时慢下来,最后用按或者是提的方式收笔。在掌握了基本的用笔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实践练习,并尝试和钢笔书法对比,说说这两种书法在用笔上有什么不同。如有学生提出两者的握笔姿势有所不同,起笔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由于不少学生对硬笔书法比较了解,但是对毛笔字练得比较少。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感受汉字用笔特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毛笔和钢笔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说说这两种书法用笔有什么不同,在握笔、运笔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不同的地方。
四、鉴赏布局,培养审美素养
书法之美不仅仅在于写好单个的汉字,如何将汉字整合起来,形成一幅书法作品,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讲究每一个都要写好,而且还要求控制好字和字之间的间距,注意整幅字的气韵。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后,不少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首感人的诗歌,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古人挥毫奋笔,尝试书写这首诗歌。在书写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布局,如何才能写出更和谐的书法作品。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注意到这首诗歌中有一些字的笔画较少,另一些字的笔画较多。教师提问:“如果每一个字都安排同样的大小位置,那么就会让有的地方变得狭窄,有的地方变得很空旷,大家觉得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就促使学生注意到了书法中的借让问题。学生尝试改变字的大小,讓某一个字更为突出,让其它字退让,这样就产生了文字穿插参差的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分析如何调整书法作品中的疏密关系,掌握好轻重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认识到了布局和结构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尝试展开书法创作,学生所写的作品就会更加优秀。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并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各种不同作品的布局有什么不同之处,思考汉字的结构特点,分辨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特点,感受点划之间的气韵。在揣摩经典作品布局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了解如何才能写好书法作品,控制好书法作品的布局,这样学生自己的书法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链接作品,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让学生鉴赏其布局,分析其风格特点,进而提高学生能的审美素养。由于不少书法作品背后都有与之有关的文学作品或者历史典故,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法时也可以适当地融入相关的内容,这些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
在学习《泊船瓜洲》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若干以该诗为创作内容的书法作品,然后让学生尝试展开鉴赏分析。教师鼓励学生联系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内心活动,揣摩该如何通过书法作品展现作者的情怀。学生发现,这首诗歌是作者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创作的作品,因此在书法中也要展现这一点。如有学生提出:“我比较喜欢这幅作品,因为它显得挥洒自如,但是旁边的一幅作品就显得比较拘谨,似乎和作者的本意不太符合。”教师此时将“心手相通,字如其人”的说法告诉学生,并提出:“其实书法作品的确是可以展现心情、性格的,不少书法作品中都能看出作者的性格特点。”此后教师又给学生展示了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猜测一下作者的性格特点。这样就逐渐将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相关内容教授给了学生,不少学生兴趣浓厚,在课后还阅读了一些书法家的传记。
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分辨每一个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书法作品往往能展现出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品行,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某书法家的作品了解其性格、品德,从而对该书法家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展开书法教学时不能只将教学的焦点集中在让学生写好毛笔字方面,更重要的是透过书法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字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探究、观察、鉴赏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书法作品,了解并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