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诗意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2019-09-26 12:27袁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一滴水丽江古镇

袁琴

“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课堂,则是教师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策略,引导、激励、帮助学生满怀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的课堂。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则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四个方面。

《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笔触轻灵,视角独特,巧妙地运用丽江的水系完成了一趟丽江之旅。如何让学生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感知丽江美,提升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激发审美想象,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在课前笔者播放电视剧《木府风云》的主题曲“净土”,这是一首关于丽江的赞歌,“传说中有一片净土,住着古老的民族,每个人能歌善舞,他们从不孤独……”曲调悠扬,意境高雅,课前积极创设一种唯美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丽江之美。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是推行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征。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把课堂主动权抛给学生,让学生猜猜老师提出什么问题。这学生能利用之前学过的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想提问,实现了教读到自读的能力迁移和转化。通过几次的猜问,学生充分领略了古城魅力,感受到了丽江风景的自然美、古城建筑的古朴美。

教学片段1: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这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这滴水经过丽江时,见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丽江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师:从大家刚才的猜问中,我们了解了一滴水所到达的地方,欣赏到了古城的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

在此过程中用猜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想等角度解读文本,设问巧妙,形式新颖。学生第一层次都能提到看到了怎样的自然风景,花、树、四方街、木府、水车等,而教学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从自然风景之美到建筑之美到民俗之美的逐步提炼,这也是由表面之美向深层之美的提升。哪里美?为什么美?在引导学生领会丽江的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过程中,逐层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品味语言美,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品味语言美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阿来的这篇文章充满诗性之美,其文笔如涓涓流淌的溪流,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给人非同寻常的美感。

教学片段2:

师:请大家齐读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再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话“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老师的问题就是请大家仔细品味这两句话的异同,并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标题比较简练,最后一句话比较长一点。

生:“作为”“终于以水的方式”、“经过”变成了“走过了”。

生:“走过”用了拟人的修辞,是文章人格化,更生动有趣。

生:“走过”说明是慢慢的走过,慢慢的欣赏。

生:“终于以水的方式”,“终于”强调了期待已久,以水的方式,用了拟人的修辞,活泼有趣,更有童真童趣,更特别。水流轻盈,不失性灵,也使语言更富美感。

在比较品读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拟人修辞的妙处,感知语言之诗意美。在文章中,作者以“水”的视角关照了整个丽江,“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自己的亲生,也是一滴水”,“水”在文中经历了三次物化狀态的变化,和缓而安宁,体现着作者阿来凝练而灵动的语言美。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此句极具诗意,形象而有厚度,清丽而雅致。阿来本色是诗人,他的文字清新自然,就像从玉龙雪上飘来的风,夹杂着清凉而动人的温柔。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安静的聆听,正是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三、探究文化美,强化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丽江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城。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丽江的人文内涵上,建城的木氏家族,淳朴的纳西族,为丽江扬名的徐霞客,独特的东巴文字,作者集中描述了人创造的历史文化。这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文化、社会意义上的厚度。

教学片段3:

师:进了字画店,这滴水看到了什么?对于本文渗透的文化,你有怎样的理解?

生:这滴水还进入字画店,他对东巴文特别感兴趣,停下来特意观察了“水”字怎么写,东巴文是纳西族的古老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民族的民俗美、文化美。一个美丽的古城,必然少不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

生:丽江的水特别有名,家家户户绿水门前绕,丽江水孕育了美丽的丽江城,滋养了善良淳朴的丽江人。而水的轻盈灵动,也更能贯穿古今,穿越历史,从明朝流到今天,从雪山奔向大海,从而突出丽江之悠久,历史之厚重、文化之深远。

在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去感知丽江的文化美,水是一种文化,东巴文字是一种文化,人是一种文化,而古城本也是一种文化。银器店、玉器店、纳西族这些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独特而纯美,细细领略,学生兴致盎然。在充分领略丽江之美的同时,将这种文化发散到课外,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周末去古镇采风,感受古镇的风景美、文化美。学生在学和行走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正是强化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四、模仿创作美,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学以致用,拓展迁移,这本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领略了丽江之美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训练,模仿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出一个作文题。

教学片段4:

师: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课文标题出一个题目,你想以什么身份,游览哪个地方?

生:一粒沙经过黄河,沙是黄河特色。

生:一滴水经过广州。

生:一滴水经过东涌。东涌就是典型水乡。

生:一只鸟飞过沙湾。

生:一朵云飘过黄阁。

师:一朵云,好有诗意。我多想化作一滴水,一只鸟、一朵云,去邂逅一个美丽的古镇,去遇见一个美丽的水乡。

学生首先要分析这一句子结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个句子解读为三个部分,学生在模仿时,一定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这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语言构建的过程。本环节侧重知识延伸,能力迁移,模仿与创作。学生通过模仿标题出题,进行语言的构建,思维的创造,学生能在课堂上,化作“一粒沙”“一只鳥”“一朵云”,联想到周边的古镇,广州、沙湾、东涌等地方,这是课堂的美好生成,是诗意的联想,是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呈现。

五、诗意古镇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设置诗意古镇行采风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文本走向生活,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这是对整个旅行单元的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也是对文本阅读、语文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检测。

第二课时之“诗意课堂我做主”,是学生周末古镇采风后的成果展示。课堂注重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星级评价:能充分展示古镇之自然美;能重点挖掘古镇之文化美;语言表达优美、诗意;注重思维发展,能力迁移,有自己独到的解读。高汝晴的《一只鸟飞过沙湾》;陈泳珊的《情系小洲村》;麦锶琦的《韵满古镇,情余人心》;陈晓兰的《岭南印象》;张紫菀的《行走在水乡中》;麦倩渝的《遇见逢简水乡》……小桥、流水、石街、木屋、老树、祠堂、牌坊……他们用镜头捕捉、用文字记录、用心灵感悟,为课堂呈现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一个个古朴的小镇,让人沉醉于在诗意的古镇中,流连忘返。从古镇欣赏到诗意古镇行到诗意课堂我做主,培养的是语文能力,沉淀的是诗意情怀,提升的是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一滴水丽江古镇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丽江三朵节
一滴水
古镇之旅
叫一声丽江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绽放的丽江
千年古镇